第9章 小人得志(2/3)
生的生活方式。
这一天很充实,转眼就到了申时末。
李青坐在屋檐下,津津有味的看着《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
下雪了。
视线比往常这时候要亮许多,李青一边赏雪,一边看小说。
这时,敲门声响起。
“李博士在家吗?”
“在,门没锁,请进。”李青心中一动,放下手中小说。
俄顷,于谦推开虚掩着的门,走了进来。
李青上前拱了拱手:“于侍郎。”
“冒昧打扰了,莫怪。”于谦很客气,拱手还礼。
“哪里哪里,”李青只是笑笑,“雪大,进屋聊。”
对于李青的托大,于谦一点也不觉得突兀,好像本就应该如此。
二人走进客堂,分宾主落座,李青提起茶壶给于谦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抿着茶问:“于侍郎来下官这儿,可是有事?”
他现在不想读档了,一来,已经取得了小皇帝信任,二来,一旦读档,于谦有了后盾,必定会莽上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眼下局势复杂,小皇帝又是才掌权,急不得,一急准出乱子。
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已经产生了这么多既得利益者,只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不是说,弄走了杨士奇就万事大吉了,走了一个杨士奇,还会有第二个杨士奇,第三个,甚至无数个。
真正要解决的是,改变那些让文臣得利、且持续做大的制度。
于谦放下茶杯,“敢问李博士家乡在哪里?”
“金陵。”
“怎么称呼?”
“李青。”
于谦怔了怔,蓦然看向李青眼眸。
像,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
好半晌,他回过神,问:“李博士可知永青侯?”
“听人说起过。”李青笑道,“他好像也叫李青。”
“嗯,李博士和他好像。”于谦说。
李青挠了挠头,好笑道:“听说他一直戴着面具。”
“眼睛像。”
“这样啊!”李青说了句,便没了下文。
于谦尴尬地端起茶杯抿了口,但又实在不死心,继续试探:“李博士和永青侯可有…亲戚。”
“没有。”
“这样啊!”于谦尴尬地又抿了口茶。
不知怎地,他有种荒诞的想法,眼前之李青,便是当初之李青。
他自己都为这想法感到诧异,却又遏制不住的这么认为。
一番试探,终究无果。
日暮降临,于谦不好多待,起身告辞。
临走之时,鬼使神差的说道:“我家就在附近,李博士若有空,可常来做客。”
“好啊!”李青一副自来熟模样,“我送于侍郎。”
“不用,时间不早了,你早些休息。”于谦说。
“嗯,那就不送了。”李青也不客气客气。
…
次日。
奉天殿。
朱祁镇独自一人踏入大殿,群臣行礼: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整齐划一,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
朱祁镇压抑着振奋,挥一挥衣袖,“众卿平身。”
“谢皇上。”
群臣分班站好,小皇帝真正当权的第一天,他们都很给面子。
朱祁镇扫视一周,见杨士奇果然没来,心中不由暗暗得意:这个烦人的老头子终于要走了。
同时,他对李青更有信心,事情的进展,和李青说的果真一样。
用不了多少年,大明将重新恢复昔日巅峰……朱祁镇眸光发亮,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抚摸着龙椅上的龙头,心情激荡,于今时今日,他才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皇帝。
朱祁镇发自内心的笑了笑:“众卿可有本奏?”
……
朝会散了。
朱祁镇却坐在椅上久久未离去,今日的龙椅坐着特别舒服,他竟不想走了。
群臣还是第一次先于皇帝离开奉天殿,一个个都神色古怪。
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太皇太后还政后,小皇帝的国策方针是什么,以及杨士奇今日不上朝背后的深意。
所有人都有预感,未来的朝堂,必定没现在好混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一国之君。
散朝后,朱祁镇在龙椅上足足坐了半个时辰,忽的想起了什么,忙道:“去太常寺把博士李青叫来。”
小黄门如蒙大赦,站班太监做了这么久,却从没一次性站这么久的,他连忙一拱手:“奴婢遵旨。”
小跑两步,又回头道:“皇上,让他在哪儿见驾啊?”
“就在这儿。”朱祁镇舒服地靠在龙椅上,笑着说。
这一天很充实,转眼就到了申时末。
李青坐在屋檐下,津津有味的看着《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
下雪了。
视线比往常这时候要亮许多,李青一边赏雪,一边看小说。
这时,敲门声响起。
“李博士在家吗?”
“在,门没锁,请进。”李青心中一动,放下手中小说。
俄顷,于谦推开虚掩着的门,走了进来。
李青上前拱了拱手:“于侍郎。”
“冒昧打扰了,莫怪。”于谦很客气,拱手还礼。
“哪里哪里,”李青只是笑笑,“雪大,进屋聊。”
对于李青的托大,于谦一点也不觉得突兀,好像本就应该如此。
二人走进客堂,分宾主落座,李青提起茶壶给于谦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抿着茶问:“于侍郎来下官这儿,可是有事?”
他现在不想读档了,一来,已经取得了小皇帝信任,二来,一旦读档,于谦有了后盾,必定会莽上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眼下局势复杂,小皇帝又是才掌权,急不得,一急准出乱子。
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已经产生了这么多既得利益者,只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不是说,弄走了杨士奇就万事大吉了,走了一个杨士奇,还会有第二个杨士奇,第三个,甚至无数个。
真正要解决的是,改变那些让文臣得利、且持续做大的制度。
于谦放下茶杯,“敢问李博士家乡在哪里?”
“金陵。”
“怎么称呼?”
“李青。”
于谦怔了怔,蓦然看向李青眼眸。
像,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
好半晌,他回过神,问:“李博士可知永青侯?”
“听人说起过。”李青笑道,“他好像也叫李青。”
“嗯,李博士和他好像。”于谦说。
李青挠了挠头,好笑道:“听说他一直戴着面具。”
“眼睛像。”
“这样啊!”李青说了句,便没了下文。
于谦尴尬地端起茶杯抿了口,但又实在不死心,继续试探:“李博士和永青侯可有…亲戚。”
“没有。”
“这样啊!”于谦尴尬地又抿了口茶。
不知怎地,他有种荒诞的想法,眼前之李青,便是当初之李青。
他自己都为这想法感到诧异,却又遏制不住的这么认为。
一番试探,终究无果。
日暮降临,于谦不好多待,起身告辞。
临走之时,鬼使神差的说道:“我家就在附近,李博士若有空,可常来做客。”
“好啊!”李青一副自来熟模样,“我送于侍郎。”
“不用,时间不早了,你早些休息。”于谦说。
“嗯,那就不送了。”李青也不客气客气。
…
次日。
奉天殿。
朱祁镇独自一人踏入大殿,群臣行礼: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整齐划一,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
朱祁镇压抑着振奋,挥一挥衣袖,“众卿平身。”
“谢皇上。”
群臣分班站好,小皇帝真正当权的第一天,他们都很给面子。
朱祁镇扫视一周,见杨士奇果然没来,心中不由暗暗得意:这个烦人的老头子终于要走了。
同时,他对李青更有信心,事情的进展,和李青说的果真一样。
用不了多少年,大明将重新恢复昔日巅峰……朱祁镇眸光发亮,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抚摸着龙椅上的龙头,心情激荡,于今时今日,他才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皇帝。
朱祁镇发自内心的笑了笑:“众卿可有本奏?”
……
朝会散了。
朱祁镇却坐在椅上久久未离去,今日的龙椅坐着特别舒服,他竟不想走了。
群臣还是第一次先于皇帝离开奉天殿,一个个都神色古怪。
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太皇太后还政后,小皇帝的国策方针是什么,以及杨士奇今日不上朝背后的深意。
所有人都有预感,未来的朝堂,必定没现在好混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一国之君。
散朝后,朱祁镇在龙椅上足足坐了半个时辰,忽的想起了什么,忙道:“去太常寺把博士李青叫来。”
小黄门如蒙大赦,站班太监做了这么久,却从没一次性站这么久的,他连忙一拱手:“奴婢遵旨。”
小跑两步,又回头道:“皇上,让他在哪儿见驾啊?”
“就在这儿。”朱祁镇舒服地靠在龙椅上,笑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