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宁作农夫,不做乡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金陵。”李青说。

    “金陵?”老先生诧异更浓,“那可是个好地方啊……”

    说着,又打量了李青一眼,虽一身粗布麻衫,甚至有些狼狈,可眉宇间难掩贵气。

    “阁下不是流浪过来的吧?”

    李青微笑颔首:“只因有闲,便想四处走走,见识一番人生百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可以为后者不亚于前者。”

    “阁下能说出这番话,当也是个读书人。”老先生不由多了几分耐心,道,“你还年轻,行万里路的同时,也不能落下读万卷书啊,能否科举做官,还是要读书才行。”

    李青虚心点头,“老先生说的是。”

    “不知阁下……”

    “我想资助一下本地的教育资源。”李青开门见山,笑道,“老先生莫看我这身行头寒酸,其实……还算颇有家资。”

    “啊?”老先生愕然。

    那年轻人也是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不觉得李青能有什么家资。

    他问:“萍水相逢,兄台何以如此?”

    “同在大明,互相帮助,不应该吗?”李青反问。

    年轻人怔了怔,不禁肃然起敬,长长一揖,“海瑞受教。”

    “呵呵……少礼,这没什么。”李青微笑摆手,道,“子曰:达则兼济天下。我观此地教育贫瘠,起了几分恻隐之心,恰好有这个能力,算不得什么。”

    李青看向老先生,问:“冒昧,请问老先生可中过举?”

    老者面上一热,悻悻摇头,“惭愧,老朽只是个落第秀才。”

    海瑞则是说:“先生之学问,犹在举人之上,阁下莫以成败论英雄。”

    “你误会了。”

    李青解释,“光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是不够的,科举更多考的是文章,有个参加过乡试并中举的人来辅助教学,对你们好处多多。”

    “这话说的在理。”老先生心胸豁达,丝毫不恼,只是有些颓然,“有是有,可人家还忙着会试,哪有时间教学啊?”

    李青沉吟了下,问:“一个月十两银子,一日只占用人两个时辰,可请得动?”

    “多少?”老先生声调拔高。

    “不够?”

    “足够了,太够了。”海瑞还算镇静,“可钱,也太多了。”

    “我有!”李青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面额千两的银票,随即,又想到了什么,讪讪问,“附近可有钱庄?”

    “县城……有一家李氏钱庄。”老先生讷讷说。

    海瑞也是两眼发直,若非亲眼瞧见,他实难相信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人,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

    或许,这都是对方的全部身家了。

    若非对方眸正神清,谈吐不凡,他甚至都怀疑对方是土匪强盗,转念一想,都土匪强盗了,又怎会这般好心?

    海瑞瞧了眼先生,见其也没有接的意思,沉声问:“无功不受禄,阁下何以如此?”

    李青:“理由我刚不是说了吗?”

    “不够!”海瑞摇头,“这个钱太大,太多了,已远远超出‘善举’的性质,我们怎好心安理得的接受?”

    “不错。”老先生颔首,同时,愈发满意自己这位学生。

    李青还是头一次遇到有钱花不出去的困境,不过,这也更坚定了他的资助之心。

    单是这对先生、学生,就足够了。

    李青说道:“我大明不全是为富不仁之人,我真的颇有家资,这点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可这不是我们心安理得接受的理由。”海瑞说。

    “可是因为……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我这可不是施舍,只是出于好心的善举,以及对我大明人才的爱惜。”

    “钱太多了。”海瑞轻轻摇头。

    老先生也道:“这自然不算嗟来之食,可无功不受禄啊。”

    李青微笑着说:“等他们中了举,做了官,做好官,不就有功了?”

    不待老先生再说,李青又道,“难道你不想学生将来做官,为国为民?难道你想误了他们前程?”

    “啊?这……”老先生一时无言,陷入纠结。

    李青又瞧了眼海瑞,道:“你可以拒绝,可你没资格代表一众同窗拒绝,可是这个理儿?”

    海瑞张了张嘴,沉默下来。

    良久,他说道:“你从金陵一路走至海.南,路途何其遥远,想来遇上了许多的民间疾苦,如若都这般资助,便是行囊塞满银票也不够使,这可不是一句‘颇有家资,互相帮助’能解释的。”

    “老朽也想知道缘由。”

    花个钱可真累……李青叹了口气,道:“好吧,既然你们非要个理由,我就给你们。”

    “因为我大明有太多老先生口中的‘乡愿’了。”李青又看向海瑞,富有感情的说,“因为你,因为你们,你们的‘宁做农夫,不做乡愿’。”

    闻言,先生、 学生,大为触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