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吐蕃就是天灾就是人祸!(1/2)
不仅仅是李二通透了,众位大臣也是恍然大悟!
“如此说来,水流经过必然能带走泥沙,那黄河岂不是无解,不管怎么治理也不过是延缓河床抬高而已!”长孙无忌说出了一个让人心凉的答案。
若真是这样,他们当真无法想象某一日那比地面还要高好几丈的河床,彻底压制不住奔腾的黄河,令其倾泻爆发,彻底淹没一切!
不过仔细想来,这不正是黄河改道?
原来的河道已经无法承载这么高的河床,于是水流主动冲破河道,换另一条路重新入海,长时间的水流冲刷令新的河道形成。
随后又是数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时间,河床缓慢积累变高,为下一次黄河改道做准备。
只是在这场黄河改道之中,所途经的地方必然会有无数百姓遭殃,直接、间接因此而死的百姓将会不计其数。
杀伤力完全不亚于一场乱世爆发!
至少在有史以来的记载中,每一次黄河改道,那是几乎足以动摇一个朝代的天灾。
得知真相之后,众人只是变得更加沮丧,再无之前要治理好黄河的决心以及壮志。
“诸位难道就没想过,若是有办法可以让水流不再带走泥沙,那下游的河水岂不是就能重归清澈,而且也不会再有泥沙积压?”
庆修的话在此刻很难让众人接受。
至少就刚才他们的测试来看,这似乎是一项不可逆的工程。
“难道庆国公有办法,可以让土壤坚固,不被水流带走?”房玄龄有气无力的问。
庆修微微一笑,“我何时说没有了?”
这话让已经近乎绝望的李二当场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追问:“果真有办法?”
“当然!我今日特地从银州大老远的返回此地,甚至都没有先回府邸休息,便是为了与诸位说清此事。”
“更是要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黄河天灾,自此以后让黄河只能利百姓而无害百姓!”
既然众人已经明白黄河会泛滥的根本原因,庆修干脆从最源头,也就是吐蕃高原的褶皱山。
当庆修将一切原因说明时,一切都恍然大悟了!
“难怪,自我国开朝以来,朝廷常常得到通报,黄河日复一日的泛黄,其原因竟然是这个!”
李二不由得咬牙切齿,他现在才明白,吐蕃人崛起对大唐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边关的军事压力。
这自然环境的破坏,甚至比军事压力更麻烦,长久下去大唐迟早会被黄河水患所毁掉!
“陛下,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黄河水患只有一个办法……”
庆修不必多说,李二便明白了。
“直接出兵抢夺褶皱山,攻占当地的牧场和农田,退耕还林,重新种植树木来恢复上游土壤。”
“庆国公是这个意思吧?”
“正是,眼下黄河还能维持两年不会出现灾患,所以陛下动作要快啊。”庆修意味深长道。
“自然!”
李二深吸一口气,在诸位大臣面前高声道:“朕决定,明年开春,冰雪消融之时,立刻出兵攻打吐蕃,夺取褶皱山!”
李二若是得手,他将会是自有华夏以来,第一个占据黄河发源地的皇帝!
既然已经知道事情解决方案,李二便也放松下来,不再像前几日那般始终心有重压,如鲠在喉。
他着实庆幸,自己允许唐俭继续在中原治理黄河是极其正确的选择,否则下游泥沙沉淀要恢复非几十年不可!
……
重回府邸,庆修与妻妾们接连作乐几日,这一头沉浸在温柔乡里让他再也不想出来了。
相比于外面跑东跑西而言,还是留在这里什么也不用操心为好。
当然,他之前留在外面的风流债,到时候该来找他讨了。
他回到长安城的消息不知何时被藤原姬所得知,这女子竟然隔三差五的写书信送到庆国公府。
倒也不是对庆修提出什么无理的要求,甚至连见一面都不敢奢望,只是每日在书信里倾诉对庆修的种种思念,以及她自己所写的诗词。
没想到此女子竟然甚是痴情。
不过看着眼前这些书信,庆修也总是能想起那一日在月光下二人之间的袒露,交流……
思来想去,他还是让二狗子把自己的回信转而传达给藤原姬,并且还特地带上了一块身份牌。
这身份牌只有藤原姬能用,是为了让她能便于出入倭国人被李二所封禁之地。
至于让她隔三差五的出来走走嘛……
庆修当真只是想和她好好交流琴意!
转眼间,秋收时节结束,时节逐渐变冷入冬,朝廷也罕见的在这个冬季停止了一切工程。
本来冬季是徭役最忙碌之时,可朝廷却忽然停了徭役,让全国上下的民众都不得解。
但不管怎么说,停止徭役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们可以在家里闲置一个冬季好好休息了。
“如此说来,水流经过必然能带走泥沙,那黄河岂不是无解,不管怎么治理也不过是延缓河床抬高而已!”长孙无忌说出了一个让人心凉的答案。
若真是这样,他们当真无法想象某一日那比地面还要高好几丈的河床,彻底压制不住奔腾的黄河,令其倾泻爆发,彻底淹没一切!
不过仔细想来,这不正是黄河改道?
原来的河道已经无法承载这么高的河床,于是水流主动冲破河道,换另一条路重新入海,长时间的水流冲刷令新的河道形成。
随后又是数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时间,河床缓慢积累变高,为下一次黄河改道做准备。
只是在这场黄河改道之中,所途经的地方必然会有无数百姓遭殃,直接、间接因此而死的百姓将会不计其数。
杀伤力完全不亚于一场乱世爆发!
至少在有史以来的记载中,每一次黄河改道,那是几乎足以动摇一个朝代的天灾。
得知真相之后,众人只是变得更加沮丧,再无之前要治理好黄河的决心以及壮志。
“诸位难道就没想过,若是有办法可以让水流不再带走泥沙,那下游的河水岂不是就能重归清澈,而且也不会再有泥沙积压?”
庆修的话在此刻很难让众人接受。
至少就刚才他们的测试来看,这似乎是一项不可逆的工程。
“难道庆国公有办法,可以让土壤坚固,不被水流带走?”房玄龄有气无力的问。
庆修微微一笑,“我何时说没有了?”
这话让已经近乎绝望的李二当场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追问:“果真有办法?”
“当然!我今日特地从银州大老远的返回此地,甚至都没有先回府邸休息,便是为了与诸位说清此事。”
“更是要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黄河天灾,自此以后让黄河只能利百姓而无害百姓!”
既然众人已经明白黄河会泛滥的根本原因,庆修干脆从最源头,也就是吐蕃高原的褶皱山。
当庆修将一切原因说明时,一切都恍然大悟了!
“难怪,自我国开朝以来,朝廷常常得到通报,黄河日复一日的泛黄,其原因竟然是这个!”
李二不由得咬牙切齿,他现在才明白,吐蕃人崛起对大唐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边关的军事压力。
这自然环境的破坏,甚至比军事压力更麻烦,长久下去大唐迟早会被黄河水患所毁掉!
“陛下,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黄河水患只有一个办法……”
庆修不必多说,李二便明白了。
“直接出兵抢夺褶皱山,攻占当地的牧场和农田,退耕还林,重新种植树木来恢复上游土壤。”
“庆国公是这个意思吧?”
“正是,眼下黄河还能维持两年不会出现灾患,所以陛下动作要快啊。”庆修意味深长道。
“自然!”
李二深吸一口气,在诸位大臣面前高声道:“朕决定,明年开春,冰雪消融之时,立刻出兵攻打吐蕃,夺取褶皱山!”
李二若是得手,他将会是自有华夏以来,第一个占据黄河发源地的皇帝!
既然已经知道事情解决方案,李二便也放松下来,不再像前几日那般始终心有重压,如鲠在喉。
他着实庆幸,自己允许唐俭继续在中原治理黄河是极其正确的选择,否则下游泥沙沉淀要恢复非几十年不可!
……
重回府邸,庆修与妻妾们接连作乐几日,这一头沉浸在温柔乡里让他再也不想出来了。
相比于外面跑东跑西而言,还是留在这里什么也不用操心为好。
当然,他之前留在外面的风流债,到时候该来找他讨了。
他回到长安城的消息不知何时被藤原姬所得知,这女子竟然隔三差五的写书信送到庆国公府。
倒也不是对庆修提出什么无理的要求,甚至连见一面都不敢奢望,只是每日在书信里倾诉对庆修的种种思念,以及她自己所写的诗词。
没想到此女子竟然甚是痴情。
不过看着眼前这些书信,庆修也总是能想起那一日在月光下二人之间的袒露,交流……
思来想去,他还是让二狗子把自己的回信转而传达给藤原姬,并且还特地带上了一块身份牌。
这身份牌只有藤原姬能用,是为了让她能便于出入倭国人被李二所封禁之地。
至于让她隔三差五的出来走走嘛……
庆修当真只是想和她好好交流琴意!
转眼间,秋收时节结束,时节逐渐变冷入冬,朝廷也罕见的在这个冬季停止了一切工程。
本来冬季是徭役最忙碌之时,可朝廷却忽然停了徭役,让全国上下的民众都不得解。
但不管怎么说,停止徭役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们可以在家里闲置一个冬季好好休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