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2/6)
苏小梅一听,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但随即又化为了苦笑。“陛下您刚让我组织妇联,保护妇女权益,现在又加这个任务,我怕忙不过来啊。”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清歌的忠诚与敬爱。
清歌笑着安慰她:“能者多劳嘛,你才华横溢,心思细腻,这事儿非你莫属。”她的声音温和而亲切,仿佛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
苏小梅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苦笑中带着几分甜蜜:“哎,命苦啊,注定要操劳一辈子了!”但她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清歌信任的回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皇家仪仗队海选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序幕。消息一出,全国上下都沸腾了,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无论是贵族子弟还是平民百姓,都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家都知道,能成为皇上的近侍,那可不是一般的荣耀和富贵,那简直是光宗耀祖、一步登天的绝佳机会。
自古以来,多少权臣都是从皇帝身边起步的。和珅,那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臣,不就是从銮仪卫开始的吗?他凭借着乾隆皇帝的宠爱,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还有那些太监,虽然地位不高,但因为接近皇帝,一句话就能影响国家大事,所以王公大臣们都争相巴结他们。如今,有机会成为女王陛下的近侍,那简直就像是登天一样难得的机会,谁愿意错过呢?
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无论男女,只要有点姿色的,都踊跃报名,生怕错过了这个大好时机。他们穿着自己最好看的衣服,梳着最时尚的发型,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选拔,更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海选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苏小梅亲自坐镇,她穿着简洁大方的官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显得干练而精神。她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每一个参赛者的表现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她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皱眉思考,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牵动着现场所有人的心。
而清歌女王则忙着年底的事务,她坐在御书房的案前,手中拿着厚厚的账本,一页页地翻阅着。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每一个数字都蕴含着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她计算着国家的财政收支,筹备着给群臣的赏赐,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选工作逐渐接近尾声。苏小梅精心挑选出了一批俊男美女,他们个个才华横溢、姿色出众,仿佛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子与仙子。他们被画成了精美的画册,送到了清歌的面前。
清歌看着眼前的画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知道,这些年轻人不仅仅是仪仗队的成员,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她相信,在他们的陪伴下,她的统治将会更加稳固,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要想让马儿跑得快,先得让它吃得饱。这句话在李清歌的心中,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谚语,而是她治理国家、管理企业的核心理念。作为一名精通现代企业管理的高手,李清歌深知,人心的激励与满足是推动一切发展的源动力。在她眼中,大炎王朝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就如同一个超大型的国有企业,每一个子民都是这个企业中的员工,他们的心态与行动力,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兴衰。
李清歌,这位身着华丽宫装,眉宇间透露着睿智与果决的女子,她的每一步行动都透露着对未来的深思熟虑。她知道,要让大炎的子民们死心塌地地为国家效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这样,国家这个庞大的“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屹立不倒。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清歌首先关注的是国家的福利制度。她明白,企业的福利来源于经营所得,而国家的福利则依赖于税收。因此,在她还未正式回归大炎之前,就已经秘密地发出了四道密令,要求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准备,为即将到来的税收改革铺平道路。
大炎王朝的税收制度,与以往的王朝有着天壤之别。以往的王朝,税收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农业税,占比高达六成以上;盐税次之,约占二十五;其余的杂税加起来,也不过十五左右。然而,大炎王朝却是一个税收种类繁多的国家,统计起来极为复杂。但大致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块:农业、工业以及涵盖商业、房地产、金融、交通、仓储、批发零售、水利、公共设施等的服务业。
李清歌的到来,无疑为大炎王朝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花。在她的推动下,科技树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蹭蹭地往上涨,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工业的繁荣,又带动了商业的兴盛。于是,李清歌便按照现代的商业模式,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税收规则。在大炎王朝做生意的人,都必须前往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对于那些敢于无证经营的人,她将严惩不贷,不仅要没收其非法所得,还要处以十倍到二十倍的罚款,不足一千两的也要按一千两来计算。
对于那些已经登记在册的产业,李清歌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交税。税务部门都有详细的记录,想要逃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