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7)
完了。接着,他们还教大家怎么种植红薯。
听说红薯产量高又是皇上推荐的,虽然老百姓们心里有点犯嘀咕,但想到皇上的仁德,都愿意试试看。他们拿着红薯种子,听着程卿和虞世南的讲解,认真地学习着种植技巧。他们相信皇上,更相信大唐,相信这个红薯能够给他们带来丰收和希望。
“我本来还担心要费好多口舌呢,没想到这么顺利。”程卿心里暗自高兴,转头看了看虞世南,见他还是一脸激动的样子,就提醒他:“虞先生,事情已经交代下去了,我们可以回去了。”
说完,她就起身准备走。她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红薯在大唐广泛种植的美好景象。
“小牧。”虞世南突然拉住她的袖子,紧张地问,“他们真的能种好吗?”他担心老百姓会因为贪吃而把红薯都吃了,耽误了种植的大事。
“放心吧,他们相信我们,更相信大唐。”程卿随口回答了一句,就离开了太子府,回到了自己的家。忙了一天,她累得不行,一进门就嚷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泡个热水澡!”她的声音中透露出疲惫和放松,仿佛已经忘记了朝堂上的纷争和太子的事情。她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时光。
两天后,长安城里突然炸了锅,李义这家伙竟然起兵造反了!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惊慌失措,议论纷纷。然而,还没等李义带兵杀到城下,就被自己的亲信给干掉了,脑袋还被快马送到了皇宫门口。
“报——”
一声急报,跟敲鼓似的,震得皇宫的大门都仿佛颤动了一下。一个侍卫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焦急。
“啥事儿这么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侍卫喘得跟狗似的,手里还提着一个木盒子,就随口问了一句。他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不祥,但脸上依然保持着镇定。
“陛下,李义在城外起兵,但被他的左右护法给砍了,这是他的人头,请陛下过目。”
侍卫说完,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哎呀,还真有这事啊!”
“李义平时就不老实,没想到野心这么大!”
“人心不足蛇吞象,真是可悲可叹!”
李世民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他皱了皱眉,然后让侍卫把人头呈上来。侍卫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李世民往里面一看,果然是李义那张死人脸,一点声息都没有了。他皱了皱眉,闭上了眼睛,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侍卫见状,赶紧退了下去。
【我还以为这事儿得拖一阵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长孙皇后也快不行了,这点小病,要是早点好好调养,也不至于这样啊!】
【大唐盛世,却总免不了流血牺牲,真是无奈。】
【一辈子追名逐利,最后还不是一抔黄土,还不如珍惜现在,好好享受生活呢!】
李清歌站在朝堂的一角,心里头嘀咕着。她身穿一袭淡蓝色的官服,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冷静。这些话不知怎的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让他又是一阵震惊。他转头看向李清歌,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既佩服李清歌的智谋,又心疼长孙皇后的不幸遭遇。
“朕最疼爱的长孙皇后,竟然也时日无多了。”李世民在心中暗自叹息,“这些年她操劳过度,都是朕的过错。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一定让她好好休息。”想到这里,他决定以后要好好照顾长孙皇后,尽到做丈夫的责任。
李世民心里翻江倒海,转头问大臣们:“李义的家属,该怎么处理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
“陛下,李义谋反,应该诛灭九族,以防报复,稳定朝局!”一个大臣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诛九族?这也太狠了!一家老小几十口人,无辜的妇女儿童怎么办?流放算了,没收他们的武器,永远不许回京,这样也翻不起什么浪来!】李清歌在心里暗自嘀咕着。她虽然是个女子,但性格刚毅,心思细腻。她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李世民瞪了大家一眼,谋反这事儿确实让他火大。但想到自己的仁政,他还是不忍心大开杀戒。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道:“传旨:李义的部下编入李清歌的麾下;家属妇人之流,流放边疆,永远不得返回洛阳。”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不容置疑。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对李世民的宽仁感到敬佩。他们知道,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允许再杀人了。李世民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是仁慈的。
【李世民这家伙,心胸还挺宽广的嘛。】李清歌在心里吐槽着,【我心里想的他都知道?这家伙平时看着憨憨的,关键时刻还挺清醒的嘛。】她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对李世民充满了敬意和佩服。她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有智慧
听说红薯产量高又是皇上推荐的,虽然老百姓们心里有点犯嘀咕,但想到皇上的仁德,都愿意试试看。他们拿着红薯种子,听着程卿和虞世南的讲解,认真地学习着种植技巧。他们相信皇上,更相信大唐,相信这个红薯能够给他们带来丰收和希望。
“我本来还担心要费好多口舌呢,没想到这么顺利。”程卿心里暗自高兴,转头看了看虞世南,见他还是一脸激动的样子,就提醒他:“虞先生,事情已经交代下去了,我们可以回去了。”
说完,她就起身准备走。她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红薯在大唐广泛种植的美好景象。
“小牧。”虞世南突然拉住她的袖子,紧张地问,“他们真的能种好吗?”他担心老百姓会因为贪吃而把红薯都吃了,耽误了种植的大事。
“放心吧,他们相信我们,更相信大唐。”程卿随口回答了一句,就离开了太子府,回到了自己的家。忙了一天,她累得不行,一进门就嚷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泡个热水澡!”她的声音中透露出疲惫和放松,仿佛已经忘记了朝堂上的纷争和太子的事情。她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时光。
两天后,长安城里突然炸了锅,李义这家伙竟然起兵造反了!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惊慌失措,议论纷纷。然而,还没等李义带兵杀到城下,就被自己的亲信给干掉了,脑袋还被快马送到了皇宫门口。
“报——”
一声急报,跟敲鼓似的,震得皇宫的大门都仿佛颤动了一下。一个侍卫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焦急。
“啥事儿这么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侍卫喘得跟狗似的,手里还提着一个木盒子,就随口问了一句。他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不祥,但脸上依然保持着镇定。
“陛下,李义在城外起兵,但被他的左右护法给砍了,这是他的人头,请陛下过目。”
侍卫说完,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哎呀,还真有这事啊!”
“李义平时就不老实,没想到野心这么大!”
“人心不足蛇吞象,真是可悲可叹!”
李世民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他皱了皱眉,然后让侍卫把人头呈上来。侍卫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李世民往里面一看,果然是李义那张死人脸,一点声息都没有了。他皱了皱眉,闭上了眼睛,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侍卫见状,赶紧退了下去。
【我还以为这事儿得拖一阵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长孙皇后也快不行了,这点小病,要是早点好好调养,也不至于这样啊!】
【大唐盛世,却总免不了流血牺牲,真是无奈。】
【一辈子追名逐利,最后还不是一抔黄土,还不如珍惜现在,好好享受生活呢!】
李清歌站在朝堂的一角,心里头嘀咕着。她身穿一袭淡蓝色的官服,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冷静。这些话不知怎的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让他又是一阵震惊。他转头看向李清歌,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既佩服李清歌的智谋,又心疼长孙皇后的不幸遭遇。
“朕最疼爱的长孙皇后,竟然也时日无多了。”李世民在心中暗自叹息,“这些年她操劳过度,都是朕的过错。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一定让她好好休息。”想到这里,他决定以后要好好照顾长孙皇后,尽到做丈夫的责任。
李世民心里翻江倒海,转头问大臣们:“李义的家属,该怎么处理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
“陛下,李义谋反,应该诛灭九族,以防报复,稳定朝局!”一个大臣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诛九族?这也太狠了!一家老小几十口人,无辜的妇女儿童怎么办?流放算了,没收他们的武器,永远不许回京,这样也翻不起什么浪来!】李清歌在心里暗自嘀咕着。她虽然是个女子,但性格刚毅,心思细腻。她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李世民瞪了大家一眼,谋反这事儿确实让他火大。但想到自己的仁政,他还是不忍心大开杀戒。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道:“传旨:李义的部下编入李清歌的麾下;家属妇人之流,流放边疆,永远不得返回洛阳。”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不容置疑。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对李世民的宽仁感到敬佩。他们知道,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允许再杀人了。李世民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是仁慈的。
【李世民这家伙,心胸还挺宽广的嘛。】李清歌在心里吐槽着,【我心里想的他都知道?这家伙平时看着憨憨的,关键时刻还挺清醒的嘛。】她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对李世民充满了敬意和佩服。她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有智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