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广纳新知,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让大唐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等国家安稳下来,我一定要多跟其他国家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改掉我们的不足,让大唐更加繁荣昌盛。’太宗下定了决心,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一想到未来的盛世景象,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激情和期待。

    “看这烤蝗虫的效果,真不错。”太宗坐在龙椅上,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他深知,这道蝗虫佳肴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他改革朝政、广纳新知的象征。

    “陛下英明,我相信不久之后国家就能恢复生机,在陛下的治理下,唐朝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一位大臣恭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仰和期待。

    “我们也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另一位大臣附和着,他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神色,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盛世景象。

    “陛下英明!”

    “陛下万岁!”

    朝堂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大家都期待着灾难解除的那一天。他们相信,在太宗的英明领导下,大唐一定会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太宗端坐着,他并没有被这些赞美之词冲昏头脑。他清楚地知道,大唐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带领大唐走向胜利。

    “感谢各位的爱戴,我知道国家的不易。”太宗缓缓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和坚定,“但是……”他说到这里,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现在官员中浮夸之风盛行,基层的情况我却知之甚少。我已经决定了,三天后亲自去体察民情。”

    “陛下能体恤民情,真是国家的大幸啊!”一位大臣感慨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仰和感激。

    “陛下不可啊!您是天子,安危关乎天下啊!”另一位大臣担忧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

    “陛下此行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又一位大臣关切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担忧和关怀。

    “陛下,我愿意随行保护您!”一位武将挺身而出,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

    太宗说完后,群臣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他们有的赞同太宗的决定,认为这是体恤民情、了解基层的好机会;有的则担忧太宗的安危,劝他不要轻举妄动。

    【出去体察民情是好事啊,那些反对的人到底安的什么心?】一位大臣在心里嘀咕着,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疑惑和不满。

    【心里有鬼的人才会怕皇帝出去。】另一位大臣在心里暗骂道,他觉得那些反对太宗出行的人肯定是心怀鬼胎。

    【太宗皇帝真是有魄力,说到做到。现在饥荒严重,外出不容易啊,希望别带上我。】一位大臣在心里祈祷着,他并不想跟随太宗出行,因为这意味着他要离开舒适的宫廷生活,去面对未知的艰辛和挑战。

    【与其忙着修身立业,还不如享受一下饮酒垂钓的乐趣呢。】又一位大臣在心里感慨道,他更向往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忙碌的朝政和繁琐的礼仪。

    太宗听到这些心声,不禁暗暗发笑。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作为皇帝,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你们都是难得的人才,怎么能闲置不用呢?我希望你们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振兴大唐。’太宗想到这里,脸色缓和了下来。他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了解基层的情况和民情。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带领大唐走向繁荣富强。

    “我决定微服私访,你们就不要再劝了。”天子的话一出,群臣都不敢再反对。他们知道,太宗的决定是无可更改的。虽然有些人心虚还想再劝,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太宗看着群臣说:“这次出行要保密,房玄龄、魏征、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五位爱卿随我同行就可以了。”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是!”

    “遵命!”

    “是!”

    五人齐声应答,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和决心。他们知道,这次出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是,他们愿意跟随太宗一起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幸好没带上我,皇帝的事情都要问我意见,还强迫我随行,我又没献过什么计策,不知道为什么要带上我。】一位大臣在心里庆幸着,他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他并不想跟随太宗出行,因为这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这次出行不错,可以趁机休息几天了。】另一位大臣在心里盘算着,他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觉得这次出行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他暂时逃离繁琐的朝政和宫廷生活,享受几天悠闲的时光。

    【哈哈,我的悠闲时光就要来了。】又一位大臣在心里欢呼着,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色。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这次出行了,因为他知道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