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能出风头。她故意装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心想:这无为而治啊,最怕的就是太出风头。一旦成了名人,以后想偷懒都难了,还怎么指望系统给奖励呢?不过话说回来,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太宗肯定会派人去查的,到时候真相自然大白于天下。自己又何必多嘴呢?

    太宗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一亮。他心中暗自思量:这小子真够聪明的!对!咱们每个月都有数据上报的,一查就知道江南那边到底有没有灾情了。他看向李清歌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和肯定。

    “没错!一查就知道江南灾情的真假了。”百官们也纷纷附和道,他们心中都暗自佩服李清歌的机智和敏锐。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似乎因为李清歌的一句话而找到了解决的突破口。

    风云突变,江南之殇

    李世民的眼神猛地一亮,激动之情溢满脸庞,掩饰不住地兴奋。他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穿透了眼前的重重迷雾。

    “果然如此!”他心中暗喜,觉得自己召见李清歌的决定太对了。一番肺腑之言,竟然直接点破了大难题,让他看到了解决困境的希望。

    “房卿言之有理,但谣言与否,还需我们深入调查。”李世民沉稳地说道,同时脑海中回荡着李清歌先前的分析。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我心里也在想,如果江南真有水患,那么人口流动肯定会有异常,我们只要仔细查一查……”李世民复述着李清歌的话,心里暗暗惊讶。嘿,这小子,想得竟然和我不谋而合!不过嘛,我大唐君王智慧超群,但他这股子决断力,还真让我这当皇帝的稍逊一筹啊。他心中不禁对李清歌多了几分赞赏。

    李清歌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庆幸。对于百姓的苦难,他从不敢有丝毫懈怠。预感到近日可能风云变幻,他才急着开辟那千亩良田,以备不时之需。要不然,安安稳稳当个闲官,日子多惬意啊。但他不愿看到百姓受苦,更不愿因自己的懈怠而让灾难蔓延。

    “陛下说得极是,臣这就去江南查探个水落石出。”房玄龄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拱手告别后,便急匆匆地出发了。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带着一种决绝和坚定。

    殿内顿时热闹起来,百官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这肯定是谣言,谁敢干这种缺德事?不是自己找死吗?”一个官员愤慨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不屑和愤怒。

    “就是,事关国家根本,哪能轻易掩盖?那些官员怎么敢如此胆大妄为?”另一个官员也附和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对这种事情感到震惊。

    “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做吧,咱们大唐的官员,岂会如此愚蠢?”一个年长的官员摇头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显然对这种事情持怀疑态度。

    “事情还没查清楚,大家先别急着下结论。”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试图平息这场争论。

    ……

    大多数官员都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不过是场虚惊。他们心里琢磨着,这事儿肯定不用查,就是谣言无疑。房玄龄一去,定能证实这一点。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事情的结局。

    然而没过多久,一个侍卫急匆匆地闯了进来,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汗珠直冒,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

    “陛下!江南那边好几个郡县,人口流动异常,短短几天就涌入了好几万灾民!”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惊恐和焦虑。

    “可我不明白的是,当地官员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侍卫的话音刚落,满座皆惊,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疑惑和震惊的光芒。

    那些之前信誓旦旦说是谣言的人,此刻面如土色,尴尬得无地自容。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江南的官员竟然真的如此失职,难道他们不怕掉脑袋吗?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被层层掩盖,若非机缘巧合泄露出来,又有谁知道江南正遭受着如此大的灾难?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受灾百姓的同情和对那些失职官员的愤怒。

    “这到底是为什么?郡县官员为什么不报?”一个官员愤怒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悲愤和焦虑。

    “此事太过蹊跷,真假难辨啊。”另一个官员沉吟道,他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显然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必须详细调查,才能弄清真相。”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试图平息这场争论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赶快派得力的人去,或许半个月就能水落石出。”一个官员焦急地建议道,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受灾百姓的关切和对时间紧迫性的认识。

    ……

    殿内一片哗然,震动不已。李世民紧锁眉头,心中焦虑万分。他深知时间紧迫性以及受灾百姓所面临困境的严重性。

    “十五日?昔日旱灾之时,我亲眼目睹百姓之苦,十五日足以让无数生灵涂炭啊。”李世民心中暗自焦急,【十五日?你们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