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4/6)
不会一代而亡了。”
老太爷的话音刚落,陈树竹便感叹道:“就是这个道理。女子再强,终究还是要嫁人的,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子女也都随父姓。就算像武则天那样强大的人,也只能忍痛把皇位传给李显,放弃了自己奋斗一生的武周王朝。”
听到这话,在座的人都眼前一亮。他们想到当今的皇上也是个女子,而且听起来年纪不过二十,正是青春妙龄。如果有人能把她娶回家的话,那等女王生下皇嗣后,这万里江山不就落到了那个人的家族手里了吗?
娶一个女子就能得到江山!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划算、更暴利的买卖吗?就凭这个计策,就能不费一兵一卒地夺取大炎王朝啊!
这么一想,众人的野心都被勾了起来,目光灼灼如火,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荣华富贵。
老太爷向陈树竹竖起大拇指笑道:“陈老弟看得真透彻啊。女王正值青春年华,男婚女嫁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知道哪个有福气的人能把女王陛下娶回家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贪婪与期待。
他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暗暗盘算着要从自己家族里找一个最帅、最有男子气概的人托关系送到李清歌身边当差。万一真的被女王看上了的话,那陶家可就要发达了啊!
其他人和老太爷的想法一样,都想用美男计把自己的血脉融入其中,以期未来的子孙能成为大炎王朝的主宰。他们各自在心中盘算着人选,脸上却不动声色,仿佛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随后老太爷又皱着眉头说道:“女王起义的时候,曾经跟百姓们约定过:等大业创成之后,一定要改革土地制度,大力发展经济,让治下的子民都能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现在她已经顺利登基了,不知道会不会兑现当初的承诺呢?”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担忧与期待。
“不会!”陈树竹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说道,“女王当初那么说,只不过是想忽悠那些贱民追随她而已,怎么能当真呢?想当年闯王李自成为了让农民支持他,也曾经喊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可是打进帝都、逼死崇祯、灭亡大明之后呢?他却把当初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一味地贪图享乐。还为了陈圆圆这个美人儿跟吴三桂反目成仇,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嘲讽与不屑。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赞同陈树竹的看法。
“陈兄说得太对了!”一个老者说道,“女王陛下也是既得利益者。未来她为了子孙能享受荣华富贵,也会多赐田庄地产的。”
“仔细说起来啊,她们皇家才是天下最大的地主呢。”另一个中年男子接口道,“试问有谁会革自己和子孙的命呢?”
“就是啊!就算女王真想改革,我们也不是吃素的。”一个穿着华丽的女子冷笑道,“能支持她登基即位,也能把她从王位上拉下来。”
众人自以为已经看透了一切,认定李清歌不敢下手改革。当初的承诺啊,只不过是为了给老百姓画个大饼而已。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野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家族的未来——那是一片属于他们的辉煌与荣耀。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李清歌正坐在皇宫的御书房中,批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她的眼神坚定而冷静,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对于那些贵族的野心与阴谋,她早已心知肚明。但她并不惧怕,因为她有着自己的计划与打算。她要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打破这千年的枷锁与束缚,让大炎王朝在她的手中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哎呀,真是没想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眼看就要席卷这片古老的土地,将一切陈腐与不公涤荡殆尽。天空似乎都感应到了这股即将到来的变革之风,云层低垂,雷声隐隐,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变革预热。
除了陶家那几位深明大义的族人,南方那些地主、绅士们,他们的心思如同被厚重的茧丝缠绕,难以窥见真心。在他们眼中,皇帝、王爷不过是些高高在上的享福之人,若不多占些田地,不狠狠压榨一番平民百姓,又如何能维持那奢侈无度的生活?改革?哼,不过是些空洞的口号,用来哄骗那些天真无知的百姓罢了。唯有他们自己,才紧握着真相的钥匙,不肯轻易松手。
……
此时的金陵,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热闹非凡。南方的名流雅士、富商巨贾、大家族的族长们,纷纷汇聚于此,如同群星拱月,围绕着这座即将成为帝国心脏的城市。他们忙着购置土地,建造府邸,渴望在这皇城根下,天子脚边,沾一沾那传说中的龙气,以求家族昌盛,世代荣耀。为了能与李清歌女王陛下更加接近,他们不惜一掷千金,导致城内的地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人工费、砖瓦、木料等建筑材料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让整个金陵城陷入了一片沸腾之中。
十月底的寒风,已经悄悄带走了秋日的温柔,但工人们依旧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仿佛要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这一砖一瓦之中。李清歌,这位传说中的女王,摘下了那象征权力与神秘的面具,换上了
老太爷的话音刚落,陈树竹便感叹道:“就是这个道理。女子再强,终究还是要嫁人的,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子女也都随父姓。就算像武则天那样强大的人,也只能忍痛把皇位传给李显,放弃了自己奋斗一生的武周王朝。”
听到这话,在座的人都眼前一亮。他们想到当今的皇上也是个女子,而且听起来年纪不过二十,正是青春妙龄。如果有人能把她娶回家的话,那等女王生下皇嗣后,这万里江山不就落到了那个人的家族手里了吗?
娶一个女子就能得到江山!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划算、更暴利的买卖吗?就凭这个计策,就能不费一兵一卒地夺取大炎王朝啊!
这么一想,众人的野心都被勾了起来,目光灼灼如火,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荣华富贵。
老太爷向陈树竹竖起大拇指笑道:“陈老弟看得真透彻啊。女王正值青春年华,男婚女嫁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知道哪个有福气的人能把女王陛下娶回家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贪婪与期待。
他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暗暗盘算着要从自己家族里找一个最帅、最有男子气概的人托关系送到李清歌身边当差。万一真的被女王看上了的话,那陶家可就要发达了啊!
其他人和老太爷的想法一样,都想用美男计把自己的血脉融入其中,以期未来的子孙能成为大炎王朝的主宰。他们各自在心中盘算着人选,脸上却不动声色,仿佛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随后老太爷又皱着眉头说道:“女王起义的时候,曾经跟百姓们约定过:等大业创成之后,一定要改革土地制度,大力发展经济,让治下的子民都能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现在她已经顺利登基了,不知道会不会兑现当初的承诺呢?”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担忧与期待。
“不会!”陈树竹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说道,“女王当初那么说,只不过是想忽悠那些贱民追随她而已,怎么能当真呢?想当年闯王李自成为了让农民支持他,也曾经喊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可是打进帝都、逼死崇祯、灭亡大明之后呢?他却把当初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一味地贪图享乐。还为了陈圆圆这个美人儿跟吴三桂反目成仇,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嘲讽与不屑。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赞同陈树竹的看法。
“陈兄说得太对了!”一个老者说道,“女王陛下也是既得利益者。未来她为了子孙能享受荣华富贵,也会多赐田庄地产的。”
“仔细说起来啊,她们皇家才是天下最大的地主呢。”另一个中年男子接口道,“试问有谁会革自己和子孙的命呢?”
“就是啊!就算女王真想改革,我们也不是吃素的。”一个穿着华丽的女子冷笑道,“能支持她登基即位,也能把她从王位上拉下来。”
众人自以为已经看透了一切,认定李清歌不敢下手改革。当初的承诺啊,只不过是为了给老百姓画个大饼而已。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野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家族的未来——那是一片属于他们的辉煌与荣耀。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李清歌正坐在皇宫的御书房中,批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她的眼神坚定而冷静,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对于那些贵族的野心与阴谋,她早已心知肚明。但她并不惧怕,因为她有着自己的计划与打算。她要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打破这千年的枷锁与束缚,让大炎王朝在她的手中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哎呀,真是没想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眼看就要席卷这片古老的土地,将一切陈腐与不公涤荡殆尽。天空似乎都感应到了这股即将到来的变革之风,云层低垂,雷声隐隐,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变革预热。
除了陶家那几位深明大义的族人,南方那些地主、绅士们,他们的心思如同被厚重的茧丝缠绕,难以窥见真心。在他们眼中,皇帝、王爷不过是些高高在上的享福之人,若不多占些田地,不狠狠压榨一番平民百姓,又如何能维持那奢侈无度的生活?改革?哼,不过是些空洞的口号,用来哄骗那些天真无知的百姓罢了。唯有他们自己,才紧握着真相的钥匙,不肯轻易松手。
……
此时的金陵,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热闹非凡。南方的名流雅士、富商巨贾、大家族的族长们,纷纷汇聚于此,如同群星拱月,围绕着这座即将成为帝国心脏的城市。他们忙着购置土地,建造府邸,渴望在这皇城根下,天子脚边,沾一沾那传说中的龙气,以求家族昌盛,世代荣耀。为了能与李清歌女王陛下更加接近,他们不惜一掷千金,导致城内的地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人工费、砖瓦、木料等建筑材料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让整个金陵城陷入了一片沸腾之中。
十月底的寒风,已经悄悄带走了秋日的温柔,但工人们依旧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仿佛要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这一砖一瓦之中。李清歌,这位传说中的女王,摘下了那象征权力与神秘的面具,换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