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4/6)
岁!”和珅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行礼。
乾隆挥了挥手,神色漠然地说:“这么晚了还来见朕,有什么急事?”
和珅看了看四周没人,才开口说话。乾隆知道他的意思,就让其他人都退了下去。养心殿里只剩下君臣两个人。
“什么事?”乾隆的语气有些烦躁,他显然对和珅的打扰感到意外。
和珅脸上露出了喜色,压低声音说:“奴才遇到了一个人,能解陛下之忧!”
“谁能解朕的忧?难道是美人吗?”乾隆笑着问,试图缓解心中的烦躁。
“不是美人,是青面女的伯父。”和珅的话让人大吃一惊。
“你说什么?”乾隆惊呼一声,手中的朱笔都掉到了地上。他瞪大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是他!”和珅肯定地说,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乾隆怒视着那个人,斥责道:“乱臣贼子,该杀!这个人和青面女有亲戚关系,朕想活活剐了他!”
那个人吓得赶紧磕头求饶,声音颤抖着说:“皇上饶命啊!臣只是无辜被牵连进来的啊!”
和珅急忙劝道:“皇上息怒啊!青面女的罪过,万死也难赎。但是这个人或许还有大用呢,请陛下先听听他的话吧。”
乾隆稍微收敛了一下怒容,沉声说:“讲吧。”
那个人颤抖着声音,将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原来,他是青面女的伯父,因为家族恩怨,被青面女牵连治罪。他一直在逃亡,没想到还是被和珅抓到了。
和珅接着说:“奴才的管家刘全偶然遇到了这个人,起了争执还打了他。这个人自称是皇亲国戚,说他的侄女是天子命格要去南方认亲封王。刘全觉得他奇怪就控制住了他,并告诉了奴才。奴才一查实,确实和青面女有关系,所以就带他来见陛下了。”
乾隆听了,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说:“这个人真的有用吗?朕可不想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耽误了救太岳的大事。”
和珅急忙说:“陛下放心,这个人绝对有用。他了解青面女的底细,也许能从中找到救出太岳的线索。”
乾隆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好吧,那就先留下他。但是,如果他没有用,朕绝不会轻饶了他!”
那个人听了,心中暗自庆幸,赶紧磕头谢恩。他知道,自己的生死就掌握在乾隆的手中,只有尽力为乾隆办事,才能保住性命。
接下来的日子里,乾隆和和珅一起审问那个人,试图从中找到救出太岳的线索。而太后在五台山上,也日夜祈祷,希望侄子能够早日平安归来。
五台山的秋风依旧萧瑟,枫叶如火,一片片飘落。太后站在山顶,望着远方的大清国土,心中默默祈祷。她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而李清歌在得知乾隆的举动后,只是淡淡一笑。她知道,这场风波不会这么轻易平息,但她也相信,自己的法律,自己的国家,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
她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会坚守自己的信念,守护自己的国家。
而太岳,在牢狱中,也开始了自己的反思。他回想起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心中充满了悔恨。他知道,自己犯下的错,无法挽回,但他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弥补。
三年的牢狱生活,对他来说,既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救赎。他在这里,学会了谦卑,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珍惜。
当三年期满,他走出牢狱的那一刻,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他仿佛重获新生。他知道,自己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而这场风波,最终也在李清歌的坚定和乾隆的努力下,得以平息。两国之间的关系,虽然经历了波折,但也因此更加稳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会留下它的痕迹。而这场风波,也将成为大炎和大清之间,一段难忘的历史。
乾隆皇帝端坐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大殿中,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威严的面庞上,为他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辉。他轻轻点了点头,赞许的目光如同春日暖阳,温柔地落在和珅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说道:“好啊!”和珅,这位朝堂上的巧舌如簧之士,脸上绽放出得意的笑容,却又不失谦卑地回应道:“皇上过奖了,这都是因为皇上您英明神武,决策得当,我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他的声音圆润如珠落玉盘,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敲击在乾隆的心弦上,让人听了心旷神怡。要说这谄媚的功夫,和珅当真是无人能及,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以一种近乎魔法的方式,让乾隆皇帝的心情大好,仿佛冬日里的一缕暖阳,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不一会儿,乾隆的眉头忽然轻轻皱起,如同湖面上泛起的细微涟漪,他问道:“那个人既然是青面女的伯父,怎么不早点去南疆享福,反而跑到京城来,落得这副穷困潦倒的模样?就
乾隆挥了挥手,神色漠然地说:“这么晚了还来见朕,有什么急事?”
和珅看了看四周没人,才开口说话。乾隆知道他的意思,就让其他人都退了下去。养心殿里只剩下君臣两个人。
“什么事?”乾隆的语气有些烦躁,他显然对和珅的打扰感到意外。
和珅脸上露出了喜色,压低声音说:“奴才遇到了一个人,能解陛下之忧!”
“谁能解朕的忧?难道是美人吗?”乾隆笑着问,试图缓解心中的烦躁。
“不是美人,是青面女的伯父。”和珅的话让人大吃一惊。
“你说什么?”乾隆惊呼一声,手中的朱笔都掉到了地上。他瞪大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是他!”和珅肯定地说,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乾隆怒视着那个人,斥责道:“乱臣贼子,该杀!这个人和青面女有亲戚关系,朕想活活剐了他!”
那个人吓得赶紧磕头求饶,声音颤抖着说:“皇上饶命啊!臣只是无辜被牵连进来的啊!”
和珅急忙劝道:“皇上息怒啊!青面女的罪过,万死也难赎。但是这个人或许还有大用呢,请陛下先听听他的话吧。”
乾隆稍微收敛了一下怒容,沉声说:“讲吧。”
那个人颤抖着声音,将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原来,他是青面女的伯父,因为家族恩怨,被青面女牵连治罪。他一直在逃亡,没想到还是被和珅抓到了。
和珅接着说:“奴才的管家刘全偶然遇到了这个人,起了争执还打了他。这个人自称是皇亲国戚,说他的侄女是天子命格要去南方认亲封王。刘全觉得他奇怪就控制住了他,并告诉了奴才。奴才一查实,确实和青面女有关系,所以就带他来见陛下了。”
乾隆听了,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说:“这个人真的有用吗?朕可不想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耽误了救太岳的大事。”
和珅急忙说:“陛下放心,这个人绝对有用。他了解青面女的底细,也许能从中找到救出太岳的线索。”
乾隆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好吧,那就先留下他。但是,如果他没有用,朕绝不会轻饶了他!”
那个人听了,心中暗自庆幸,赶紧磕头谢恩。他知道,自己的生死就掌握在乾隆的手中,只有尽力为乾隆办事,才能保住性命。
接下来的日子里,乾隆和和珅一起审问那个人,试图从中找到救出太岳的线索。而太后在五台山上,也日夜祈祷,希望侄子能够早日平安归来。
五台山的秋风依旧萧瑟,枫叶如火,一片片飘落。太后站在山顶,望着远方的大清国土,心中默默祈祷。她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
而李清歌在得知乾隆的举动后,只是淡淡一笑。她知道,这场风波不会这么轻易平息,但她也相信,自己的法律,自己的国家,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
她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会坚守自己的信念,守护自己的国家。
而太岳,在牢狱中,也开始了自己的反思。他回想起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心中充满了悔恨。他知道,自己犯下的错,无法挽回,但他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弥补。
三年的牢狱生活,对他来说,既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救赎。他在这里,学会了谦卑,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珍惜。
当三年期满,他走出牢狱的那一刻,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他仿佛重获新生。他知道,自己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而这场风波,最终也在李清歌的坚定和乾隆的努力下,得以平息。两国之间的关系,虽然经历了波折,但也因此更加稳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会留下它的痕迹。而这场风波,也将成为大炎和大清之间,一段难忘的历史。
乾隆皇帝端坐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大殿中,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威严的面庞上,为他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辉。他轻轻点了点头,赞许的目光如同春日暖阳,温柔地落在和珅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说道:“好啊!”和珅,这位朝堂上的巧舌如簧之士,脸上绽放出得意的笑容,却又不失谦卑地回应道:“皇上过奖了,这都是因为皇上您英明神武,决策得当,我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他的声音圆润如珠落玉盘,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敲击在乾隆的心弦上,让人听了心旷神怡。要说这谄媚的功夫,和珅当真是无人能及,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以一种近乎魔法的方式,让乾隆皇帝的心情大好,仿佛冬日里的一缕暖阳,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不一会儿,乾隆的眉头忽然轻轻皱起,如同湖面上泛起的细微涟漪,他问道:“那个人既然是青面女的伯父,怎么不早点去南疆享福,反而跑到京城来,落得这副穷困潦倒的模样?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