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迁坟大典

    李清歌迁坟的大典,那场面可真是热闹得不得了。整个清廷都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撼动,沸腾的喧嚣声几乎要冲破天际。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鸟儿,飞快地传遍了皇宫内外,甚至连前朝那些久已沉寂的后宫都再次议论纷纷,仿佛这迁坟大典成为了她们枯燥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将整个皇宫映衬得金碧辉煌。大典的现场,人声鼎沸,礼乐齐鸣,各种鲜艳的旗帜和绸带在风中飘扬,为这场盛典增添了几分庄重与肃穆。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地站立在两旁,他们的脸上或带着敬畏,或带着好奇,都紧紧盯着那即将被迁移的坟茔。

    而在这场大典的中心,李清歌身着一袭庄重的黑色孝服,她的面容沉静而肃穆,眼神中透露出对养父母的深深怀念。她的身边,是金招娣等一众亲信,她们也都身着孝服,神情悲戚。李清歌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养父母的感激与怀念,也有对这场大典所带来的喧嚣与浮华的无奈。

    此时,皇后正悠闲地摆弄着乾隆新赐给她的“百鸟朝凤”转心瓶。这瓶子,无疑是清宫里的宝贝疙瘩,其手艺之巧,令人咋舌。皇后坐在宽敞明亮的寝宫中,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动着转心瓶的小柄,只见里面的小瓶子开始缓缓转动,四季的山水、花鸟虫鱼便跟着变换起来,色彩斑斓得如同画儿一般。外面的瓶子上还镂着精细的孔,小瓶子一转,外面的景象也跟着变,仿佛是一个微型的走马灯,好玩极了。

    皇后看着这转心瓶,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她不禁感叹道:“这乾隆爷的瓷器,真是出了名的繁复华丽。多种颜色混在一起,要想做成一件成品,难啊!听说这一百件里头都不一定能有一件成功的,更别提这转心瓶了。内外两层嵌套在一起,烧制起来那难度,简直翻了好几倍。万里挑一都不一定能挑出两三件来,花费的钱财更是多得数不清。”

    说着,皇后又想起了那个在拍卖会上抢得激烈的乾隆“吉庆有余”转心瓶,最后竟然拍出了五亿五千万的高价,还破了“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的记录呢。想到这里,她不禁有些得意地笑了,觉得自己手中的这个“百鸟朝凤”瓶,无论是工艺还是寓意,都要比那“吉庆有余”更加精细几分。

    这“百鸟朝凤”瓶上,龙凤环绕,寓意着帝后的尊贵和吉祥。皇后看着瓶子,越看越喜欢,不停地转来转去,仿佛这瓶子就是她心中的宝贝一般。她想着,等李清歌迁坟大典结束后,一定要好好向乾隆爷炫耀一下这个宝贝。

    这时,一个宫女匆匆走进寝宫,向皇后禀报了李清歌迁坟大典的盛况。皇后听后,非但不嫉妒,反而还羡慕地说:“金家虽然没有儿子,但死后却能享受到这样的荣光,真是福气深厚啊,让人羡慕不已。”

    容嬷嬷在一旁听着,有些疑惑地问:“娘娘,您就不觉得嫉妒吗?毕竟这李清歌可是得到了皇上和太后的赏识,如今又为了她的养父母举办了如此盛大的迁坟大典。”

    皇后笑着放下手中的转心瓶,说道:“我嫉妒什么呀?要不是金家收养了小五(李清歌的小名),我哪有机会和我女儿重逢呢?虽然生恩很重要,但养恩更深厚啊。小五对金家的感情那么深,相比之下皇家就显得有点薄情了。看到她这么报答金家,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嫉妒呢?我还要感谢金家为我养育了这么优秀的女儿呢。”

    说着,皇后的眼神变得温柔起来,仿佛想起了当初与李清歌重逢时的情景。那时的李清歌,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和善良,让她深深感动。如今,看到李清歌为了养父母如此尽心尽力,她更是感到欣慰和骄傲。

    迁坟大典继续进行着,李清歌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向那即将被迁移的坟茔。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养父母的感激与怀念,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她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那份对养父母的深情厚意,永远都不会改变。

    而在这场大典的背后,皇后和容嬷嬷的对话,也仿佛为这场盛典增添了几分温情和感动。她们都知道,无论皇室如何繁华,无论权势如何滔天,都无法替代那份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恩情。而李清歌迁坟大典的盛况,也正是对这份情感和恩情的最好诠释。

    随着迁坟大典的圆满结束,李清歌和金家的故事也在皇宫内外传为佳话。人们纷纷赞叹李清歌的孝心和金家的福气,也更加敬佩皇后那份宽容和大度。而在这场大典中,所展现出来的情感与恩情,也仿佛成为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清歌继续努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皇室和大炎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皇后和容嬷嬷也依然陪伴在她的身边,共同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她们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变化,那份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恩情,都将永远铭记在她们的心中。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清歌已经从那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了一位成熟稳重的皇后。她用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