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得魂飞魄散。他磕头如捣蒜,声音中带着哭腔:“皇上息怒!奴才无知,冒犯了天颜,求皇上饶命啊!”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后悔,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闯了大祸。

    乾隆皇帝看着和珅那惶恐的样子,心中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些。他虽然怒气未消,但念在和珅是无心之过,也就没真的杀他:“要不是看在你无知的份上,早就把你推出去斩首示众了!还容你在这里狡辩!”

    和珅一听这话,又是害怕又是庆幸。他连连磕头谢恩,心中暗自发誓,以后再也不敢轻易招惹李清歌了。他知道,这个女子,不仅是他无法企及的高度,更是他无法触碰的逆鳞。

    而李清歌,对于这一切却浑然不知。她正忙着处理南边的事务,对于那些流言蜚语,她并不在意。她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别人的口舌,无法阻挡她的脚步。她相信,总有一天,她会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一切。

    在李清歌的忙碌中,时间悄然流逝。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已经被乾隆皇帝揭开;她更不知道,和珅因为她的身世,而吓得魂飞魄散。她只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她要为这片土地,为这个国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乾隆皇帝,看着李清歌那坚定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丝欣慰。他知道,这个女儿,是他和皇后的骄傲,也是大炎国的骄傲。他相信,总有一天,她会用自己的实力,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京城中的流言蜚语,还在继续传播。但那些流言,已经无法对李清歌造成任何影响。她就像一朵在风雨中傲然绽放的花朵,用自己的美丽和坚韧,诠释着生命的真谛。而那些曾经试图将她踩在脚下的人,最终只能成为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和珅看着李清歌那越来越高的地位,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与她抗衡,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事实。他开始收敛自己的锋芒,不再轻易招惹是非,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处理国家事务上。

    李清歌和和珅的故事,就这样在京城中悄然上演。他们的恩怨情仇,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无论人们如何评论,他们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李清歌,这个传奇女子,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和珅,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收敛和成长。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清歌已经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女王。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大炎国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而和珅,也在她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了一个更加成熟和稳重的臣子。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珅的心中如同被千钧巨石压着,沉甸甸的,惧怕如同寒冰般侵蚀着他的每一寸肌骨。他深知,自己一不小心就可能触怒了那位高高在上的乾隆爷,给皇家带来前所未有的麻烦。这种恐惧,让他几乎无法呼吸,只能小心翼翼地揣测着皇上的心思,试图在这危机四伏的宫廷中寻得一线生机。

    养心殿内,烛光摇曳,乾隆爷的面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冷峻。他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和珅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直视皇上的眼睛。他只能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在他的肩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和珅,你可知罪?”乾隆爷的声音冷冷地响起,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刺骨冰冷。

    和珅浑身一颤,连忙磕头如捣蒜:“奴才知罪,奴才知罪。求皇上开恩,饶了奴才这一回。”

    乾隆爷冷哼一声,目光中闪过一丝冷意:“你闯下如此大祸,朕本应即刻要了你的性命。但念在你往日的苦劳上,朕姑且饶你不死。不过,活罪难逃。这祸是你闯的,你得自己收拾干净。要是收拾不好,就等着提头来见吧!”

    “是,是。”和珅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应承。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挽回这个局面。

    乾隆爷又补了一句,声音冷得像从地府传来的一样:“还有,大炎女王的真实身份是皇家的绝密,就连老佛爷都不知道。你要是敢泄露半个字,不光你活不成,钮祜禄氏全族都得跟着遭殃,明白吗?”

    和珅一听,吓得魂飞魄散。他连忙磕头保证:“奴才绝不敢!一定想尽办法消除流言,绝不会损害大炎女……哦不,五公主的清誉。”他的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他知道这个秘密的分量有多重。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造谣容易辟谣难。和珅一出养心殿,就赶紧派人去美化李清歌的形象,用尽了好话。但流言还是像野火一样烧得越来越旺。之前抹黑得太狠了,就算和珅权势再大,也挡不住这势头。他几次想清理流言,结果却越弄越糟,李清歌的名声反而更坏了。

    和珅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流言越传越广,却束手无策。

    乾隆爷得知这一情况后,火冒三丈。他又把和珅叫来一顿臭骂,还赏了他五十大板。和珅被打得屁股开花,身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