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富强的道路。她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这个世界书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而老百姓们也将永远铭记她的恩情,将她视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灯塔和指引。

    在大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阳光温柔地洒落在每一寸角落,春风轻拂,带着泥土与新芽的芬芳,预示着又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悦,这份喜悦,源自一位非凡的君主——李清歌,那位万民敬仰的女王陛下。她的名字,如同春风一般,吹进了每个人的心田,温暖而充满力量。

    李清歌,这位大炎的开国君主,她的形象在民间被赋予了无数美好的想象。虽然大多数人未曾亲眼见过她的真容,但传说中,她拥有一双睿智而温柔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疾苦;她的嘴角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也是对子民无尽的关爱。每当提起她的名字,人们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敬意与亲切感,仿佛她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君王,更是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按照古时候的规矩,庙号是对一位君主一生功绩的最高赞誉。清歌,作为大炎的开国之君,她的庙号自然应当是“太祖”。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对大炎子孙后代的一种鞭策,提醒他们要时刻铭记祖宗的规矩,那是国家的根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的基石。在李清歌的治理下,大炎的每一寸土地都沐浴在和平与繁荣之中,她的智慧与勇气,成为了后世无数帝王学习的楷模。

    当太祖李清歌亲自下诏,宣布废除农业税的那一刻,整个国家仿佛都为之震颤。这份诏书,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干涸已久的心田,让每一个农民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希望。他们知道,这份恩赐,是李清歌用她的智慧与勇气,为他们争取来的。即便是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也能从心底感受到女王那颗爱民如子的心。这份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

    消息传开,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老人们泪流满面,他们感慨自己此生何德何能,能够遇到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女王;孩子们则兴奋地跳跃,他们虽然还不完全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那份由内而外的喜悦,却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对联,仿佛是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而李清歌的名字,也被他们一遍遍地传颂,成为了这个季节最温暖的旋律。

    在民间,李清歌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家家户户都为她设立了长生牌位,早晚都要上一炷香,祈求老天爷保佑她多福多寿,万岁永康。虽然大家都没见过清歌的真面目,但那个青铜面具,却成了她的象征,被供上了桌。这个面具,制作精美,线条流畅,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每当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窗棂,照在面具上,那冷冽的金属光泽,似乎也在诉说着女王的不朽传奇。

    而制作这个青铜面具的商家,也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他们整天笑得合不拢嘴,感激李清歌给他们带来了这样的好运气。每当有人提起女王,他们总是满脸自豪,仿佛自己也是这段传奇故事的一部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新年将至。金陵城内,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然而,李清歌却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她总想着为国家,为子民做些什么。除夕前夜,当听说金陵的地铁即将开通的消息时,她立刻决定亲自去试乘一番。

    金陵,这座古老而又繁华的都城,在李清歌的治理下,更是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而地铁,这个现代交通工具的代表,也成为了她心中的一大骄傲。她喜欢地铁那种藏在地下,不受风雨侵扰的安稳感;喜欢它冬天暖和,夏天凉快的舒适;更喜欢它班次多、准时、票价便宜的便捷。在金陵这样的大城市里,地铁无疑是解决交通拥堵的神器。没有地铁,早晚高峰时分的路面交通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而有了地铁,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

    李清歌在规划基建方面,总是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与魄力。地铁首期就规划了八条线,二期、三期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资金充足,工匠们干劲十足,再加上土改时就已经预留了交通用地,省去了拆迁的麻烦,所以这地铁建得飞快。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有四条线正式开通了。

    这四条线在金陵城里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交通网络。而在这个网络的中心,就是李清歌住的皇宫。皇宫的四个角上,刚好就是地铁的换乘站。这样一来,大炎的皇宫不仅成为了金陵的心脏地带,还成了全国地铁换乘最方便的地方。每当有乘客在这些站点换乘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意与自豪。

    为了表彰李清歌的功绩,那些工厂的官员、设计师们特地将这四个站命名为“女王站”。每当列车缓缓驶入“女王站”,车厢内的乘客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仿佛是在向这位伟大的女王致敬。而李清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时,都会露出淡淡的微笑。她知道,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大炎子民共同努力与奋斗的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