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陈兄,记得打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松置身于众多美女的环绕之中,尽情地享受在无尽的仰慕与追崇之下!

    然而,此刻的陈锦明,却只能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颤颤发抖。

    他不敢离开,也不愿离开。

    他心里还有一个更疯狂的想法,想要一会去实施。

    这时,有人提议让作曲大家李凡,以及在场的文坛前辈黄雨。

    分别对许松的这首咏月词作,展开一场深度的剖析。

    毕竟,现场诸多人士虽然知晓许松的这首词堪称神作。

    可由于自身水平所限,很多人并不清楚其精妙之处究竟何在。

    这就好比一位文盲面对一位绝色佳人进行描述。

    或许他最多能够说出,很美、很白、很大。

    再或许他会说:卧槽,这美女真漂亮!

    但要是他再更为细致且专业地阐述,那无疑是强人所难了。

    “哈哈,那我就先来献丑啦……”

    李凡大声笑道,目光一转,紧紧地盯着许松说道:“许松先生,您的这首《水调歌头》词作,真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神作!”

    轰……

    现场瞬间一片哗然。

    李凡的惊天之语,顿时把在场所有人给吓到了。

    要知道,李凡身为作曲大家,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以及在文化领域的权威性,都是极大的。

    所以,这种话可不能轻易说出口。

    而一旦说了,李凡就要直面着整个文化界的质疑。

    稍有不慎,李凡或许会因为这番话而背负骂名。

    但李凡就是李凡,他还真就说了。

    李凡见众人反应如此之大,神色却未有丝毫改变。

    他目光坚定,继续说道:“各位不要惊讶,我李某人说话,向来直言不讳。”

    “在我看来,许松先生的这首词,从立意到词句,从情感表达到意境营造,无一不是登峰造极之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

    “其词句中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融为一体。”

    “其胸怀之广阔,情感之深沉,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此时,人群中有人忍不住说道:“李凡老师,您如此推崇,难道不怕有过誉之嫌?”

    李凡微微一笑,回应道:“过誉?我看未必。”

    “我相信,这首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众人的推敲。”

    “你们等着看吧,用不了多久,它必将会成为传世经典,永载史册。”

    李凡话音落下。

    众人皆陷入沉思,似乎在细细品味李凡的话。

    “咳咳……”

    这时,文坛老前辈黄雨清了清嗓子,目光中满含赞赏地看向许松:“许松,您年纪尚轻,但就因这首词,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尊称您一声先生。”

    说完,黄雨向许松拱手行了一礼。

    “黄老先生过奖了。”

    许松赶忙鞠躬回礼。

    黄雨含笑着点头,随即目光环视全场接着说道:“许先生此词,开篇就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氛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短短十字,以这般豪迈奔放的方式抛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令人心潮澎湃,拍案叫绝!

    再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几句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种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与对人间烟火的留恋相互交织,实在妙不可言。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此句又把视角拉回人间,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三个短句,细腻地描绘出月光的动态,仿佛那月光有了生命和情感,正在与不眠之人相互陪伴、相互倾诉。

    全词最为惊艳的当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一句,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悉,也是一种豁达超脱的感慨。

    最后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则将思念与祝福提升到了极致,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深情,温暖而又笃定。”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连连点头。

    有的人甚至忍不住轻声再次吟诵词句,反复回味。

    许松微笑着向两位前辈拱手致谢。

    李凡紧跟着宣布:“这场诗词的比赛,许先生胜出。”

    话音刚落,在场的港岛名流们,纷纷争先恐后地朝许松围拢过来,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

    “许先生,您真是才华横溢,佩服佩服!”

    “许松先生,日后定要多多交流,不知能否有幸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许先生,您这一手好词,堪称千古一绝啊,抽空我定要单独拜访您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