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管仲(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公孙隰朋并要求齐桓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三人。他认为这三人都是小人会祸乱朝纲。然而齐桓公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忠告。在管仲去世后公孙隰朋继任相位继续沿用他的政治制度。但不久公孙隰朋也病逝了。此后齐桓公逐渐疏远贤臣亲近小人导致朝政腐败和社会动荡。最终齐桓公在晚年遭遇了宫廷政变被困于宫中饿死。这一悲剧性的结局也反映了管仲对齐桓公晚年政治走向的担忧和无奈。

    管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贫困的商人成长为一代名相不仅依靠了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更离不开鲍叔牙等贤臣的辅佐和支持。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齐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同时他也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和主张如“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尊王攘夷”等。这些思想和主张不仅为齐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三、主要影响

    1、政治制度的影响

    管仲在齐国推行的政治制度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行政改革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势力,还使得齐国的行政组织更加精细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的平衡:管仲通过设立三官制度、五属制度等,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中央,同时又将地方治理的责任下放到各级官员手中。这种制度既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又激发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种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相结合的模式,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官僚体系的完善:管仲注重选拔贤才,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得有才能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他提出的用人原则是:“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这种注重实际政绩的用人制度,为后世官僚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行政区划的合理化:管仲将国都划分为士、工、商三乡,又将鄙野划分为五属,这种行政区划制度使得齐国的行政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同时,他还通过设立轨长、里有司、连长、乡良人等基层官员,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和管理。这种行政区划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并对中国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经济制度的影响

    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不仅促进了齐国经济的繁荣,也为后世的经济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农业与工商业的并重:管仲主张发展农业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工商业。他提出“相地而衰征”的制度,根据土地的好坏来征收租赋,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大力发展盐铁业、渔业等产业,通过政府垄断经营来获取利润。这种农业与工商业并重的经济模式,为齐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市场与物价的调控:管仲注重通过市场来调控经济。他设立市场、平抑物价,防止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同时,他还通过发放贷款、赈济贫困等措施来保障民生。这种市场与物价调控的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并对中国的市场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货币与金融的创新:管仲在货币与金融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他推行金属货币制度,铸造了统一的货币“齐法化”或“节墨法化”。同时,他还通过设立“轻重九府”等金融机构来管理国家的财政和货币。这些货币与金融的创新措施为后世所借鉴,并对中国的货币与金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军事制度的影响

    管仲在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得齐国的军队成为当时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之一。他的军事制度对后世的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寓兵于农的制度:管仲提出“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军事原则,将士兵与农民相结合。他通过设立五乡为一帅、十连为一卒等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和生产劳动。这种寓兵于农的制度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种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并对中国的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装备与训练的加强:管仲注重加强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他通过改进武器装备、提高士兵素质等措施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还通过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等方式来加强军队的建设。这些措施为后世所借鉴并对中国的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外交策略的影响

    管仲推行的“尊王攘夷”外交策略不仅增强了齐国的威望也使得各诸侯国更加团结在周天子的周围。他的外交策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尊王攘夷的策略: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即尊奉周天子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他通过多次会盟诸侯国平定内乱和抵御外敌等方式实现了齐国的霸业。这种尊王攘夷的策略为后世所沿用并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代名词。

    华夷之辨的思想:管仲提出了“华夷之辨”的思想强调华夏文明与夷狄文明的区别。他认为华夏文明是优越的而夷狄文明是落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