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田文(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恩德。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焚券市义的用心和深意。

    2、狡兔三窟

    冯谖对孟尝君说:“兔子狡猾而有三窟当下只是逃过死路而已。君已经有一窟臣恳请君再让臣为君凿另外二窟。”于是冯谖前往魏国对魏惠王说:“齐国罢黜了重臣田文而让他回到封邑诸国之中谁若先一步迎他入国便能强盛!”魏惠王听后空出相位派使者带着黄金千斤、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

    冯谖赶回齐国告诉孟尝君魏国使者来求他入国数次但都被他推辞了。齐国朝臣听说后朝野震撼齐湣王也感到了威胁便写了一封密函派太傅携带佩剑和纹车二乘前往谢罪并请孟尝君回来再当宰相。于是孟尝君风风光光地回朝就任宰相。

    冯谖又对孟尝君说:“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齐湣王同意后在薛地建立了宗庙。冯谖回报孟尝君说:“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些故事展示了冯谖的智慧和谋略以及他对孟尝君的忠诚和辅佐。同时也体现了孟尝君广招宾客、善于用人的优点和长处。

    3、鸡鸣狗盗

    在战国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各国间的明争暗斗、智谋较量层出不穷。而孟尝君田文,作为齐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鸡鸣狗盗”的故事,便是孟尝君广招宾客、善于用人的生动体现。

    当时,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对于秦昭王的盛情邀请,孟尝君竟然有些心动,不顾门客们的劝阻,执意前往秦国。秦昭王见到孟尝君后,对他的才华和见识大为赞赏,立即任命他为相国。然而,此举却遭到了秦国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一旦担任秦国相国,必定会“先齐而后秦”,对秦国不利。秦昭王无奈之下,只好罢免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并将其软禁起来。

    孟尝君被囚禁后,深知自己处境危险,便托人找到秦昭王的宠妃,希望她能说服秦昭王放自己回齐国。这位宠妃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条件。然而,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身边并无此物。

    正当孟尝君为此事发愁时,他的一个门客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这位门客虽然能力较差,但有一项特殊技能——会披狗皮盗东西。他提议由自己去盗取那件狐白裘。于是,当夜他便化装成狗,钻入了秦昭王藏宝物的仓库,成功盗出了那件狐白裘,并献给了秦昭王的宠妃。宠妃得到狐白裘后,果然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说情,秦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担心秦昭王反悔,便隐姓埋名、星夜兼程逃离秦国。当他赶到函谷关时,已是半夜时分。根据当时出关的规定,只有鸡叫了才能开门放人进出关口。孟尝君一行人焦急万分,担心追兵赶到。这时,他的一个门客站了出来,这位门客有一项特殊的技能——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便跟着叫了起来。把守关口的官吏听到鸡叫后,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趁机一涌而出。等到秦国的追兵赶到时,孟尝君一行早已远去。

    这个“鸡鸣狗盗”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孟尝君养士的特点。他广招宾客,不问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便收入门下。这些食客中既有学识渊博的学者、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勇猛善战的武将等高端人才;也有技艺高超的工匠、善于经营的商人等实用型人才。甚至像那些会学鸡叫、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也被孟尝君收入门下。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门客,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孟尝君度过了难关。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才是宝贵的资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并加以利用;同时也要包容人才的短处并给予他们成长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身材矮小

    孟尝君虽然才华横溢、智勇双全,但他的身材却并不高大魁梧。据史书记载,孟尝君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有一次他经过赵国时,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纷纷出来围观想一睹他的风采。然而当他们看到孟尝君那瘦小的身材后都不禁嘲笑起来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行的人见状也怒不可遏跟孟尝君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5、封地武城

    赵王曾经把武城封给孟尝君作为他的封地。孟尝君在得到这块封地后并没有像其他贵族那样只顾享乐和剥削百姓而是精心挑选了一些门客去担任武城的守吏。他对这些守吏说:“俗语不是说‘借来的车子就使劲跑借来的衣服披在外面’吗?但我觉得这话不对。那借来的衣服和车子若不是亲友的就是兄弟的。赶着亲友的车子使劲地跑把兄弟的衣服披在外面我认为不能这样做。现在赵王把武城封给我我希望你们能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对待武城谨慎从事让赵王了解我善于治理这样我们才可以完全能管理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