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六)(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秋风起,天气变得凉爽而干燥,雾气缭绕,树叶开始凋零,这就是大自然的“凉劲”。如果人体内的“金气”(可以理解为肺气或肺功能)太过了,就可能出现咳嗽、皮肤干燥、便秘等“下清”症状,就像秋天树叶落光,大地显得有些萧瑟。

    那么,怎么调理呢?咱们不妨来聊聊“方剂”。在古代,可能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确的克数计量,但咱们可以试着还原一个适合这种气候的“润肺汤”。想象一下,咱们需要一些温润的食材来平衡体内的“金气”。比如:

    润肺汤

    材料(大约换算成现代克数):

    - 雪梨 1个(约200克),去皮切块,润肺止咳;

    - 百合 15克,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 银耳 10克,泡发后撕成小朵,滋阴润燥;

    - 冰糖 适量,调味兼润肺;

    - 枸杞 5克,滋补肝肾,明目。

    制配方法:

    1. 将雪梨、百合、银耳放入锅中,加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约30分钟;

    2. 加入冰糖和枸杞,继续煮5分钟至冰糖完全融化;

    3. 关火,稍微冷却后即可享用。

    这道汤不仅味道清甜,还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是不是比啃书上的古文来得直接多了?

    至于“脉象”,这可是中医诊断的绝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老中医,伸出手指轻轻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根据古人的描述,“金气”过旺时,脉象可能会显得“弦紧”,就像琴弦一样紧绷绷的,这通常意味着体内有寒气或者燥气。但在现代,我们更习惯用“浮、沉、迟、数、细、洪”等更直观的词汇来描述脉象。比如,如果你感觉脉象偏紧,跳动速度偏快,那可能是体内有热或者紧张焦虑的表现,这时候,不妨来一杯温热的菊花茶,或者做做深呼吸,放松一下心情。

    太商、少羽(收尾大神)、少角(开场小能手)、太徵、少宫,这五位啊,其实是古人说的客运五气顺序,也就是随着季节变换,自然界中五种不同能量的流转顺序。放到现在,咱们可以想象成一年五场大型音乐疗愈节的嘉宾阵容!

    太商,就像是摇滚乐的狂放不羁,给你一股子“我要嗨翻全场”的劲儿,专治那些懒洋洋、没精打采的小伙伴。

    少羽(终),它就像是演唱会最后一首温柔的民谣,告诉你“一切喧嚣终将归于宁静”,完美收尾,让你的心灵得到最深的抚慰。

    少角(初),就像是开场dJ,用动感的节奏唤醒你的每一个细胞,“嘿,朋友,音乐节开始啦,让我们嗨起来!”

    太徵,热情如火的摇滚吉他独奏,点燃你内心的激情与创造力,告诉你“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少宫,则是那首让人沉醉的古典钢琴曲,温柔而深邃,像是告诉你“慢慢来,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少阴、太羽、阳明。丙子岁会、丙午。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这段话,听起来是不是像是在念咒语?别急,咱慢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首先,“少阴”,这可不是说哪个深山老林里的秘密组织,而是中医里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的一种阴气较重的状态,跟咱们现在说的“体质偏寒”有那么点意思。想象一下,冬天里,你穿少了衣服,冻得直哆嗦,那就是少阴体质的小伙伴们在寒风中的日常写照。

    “太羽”呢,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其实它是五音建运之一,代表着水运太过,也就是水气特别旺盛的时候。想象一下,江河湖海泛滥成灾,那水势汹汹,不就是太羽嘛!在中医里,这往往和体内湿气重、容易水肿有关。

    再来说说“阳明”,这回可不是什么光明顶,而是中医里的阳明经,主要跟脾胃有关。脾胃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脾胃不好,那就得小心了,消化不良、胃痛找上门来,可就不好玩了。

    接下来,“丙子岁会、丙午”,听起来像是天文术语,其实是中医用来标记年份的,说的是在某些特定的年份,自然界的阴阳五行之气会特别明显地影响人体。比如说,丙子年和丙午年,这两年里,寒气可能会特别重,就像冬天被按了无限循环键一样。

    “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描述一个大冷天的场景嘛!运寒,就是说这时候的气候或者人体内部环境特别冷;凝惨栗冽,哎呀,这不就是冷得让人直打颤,连心都跟着冻得瑟瑟发抖的感觉吗?

    “其变冰雪霜雹”,这画面感太强了,好像整个世界都被冰雪覆盖了一样。在中医里,这代表着体内或者外界环境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就像突然之间,天气从晴转暴雪,让人措手不及。

    “其病寒下”,说的是这时候人们容易得的病,多是跟“寒”有关的,比如拉肚子、脾胃虚寒之类的。想象一下,吃了一口冰淇淋,结果肚子开始咕咕叫,紧接着就奔向了厕所,那叫一个“寒下”啊!

    好了,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