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6/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需要的能量。这样一来,整个身体系统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南方的热,引发了火,火又带来了苦,苦滋养了心,心又泵出了血,血再滋养了脾,脾又反过来支持着整个身体的运作。

    现在,咱们把这套理论搬到天上地下,瞧瞧它怎么变戏法。在天,这热就变成了阳光普照,温暖大地;在地,它就是熊熊烈火,或者是咱们常说的“地气”,那股子热腾腾的生命力。在咱们的身体里,它变成了跳动的脉搏,每一次跳动都是生命的赞歌。在气息上,它就是咱们呼吸间那股子温热,是生命的节奏和韵律。而说到脏腑,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心的代名词,那颗跳动不息、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心脏。

    再来说说这火的性格吧,它的性子是“暑”,就是那种热得你直冒汗,却又忍不住想靠近的夏天的感觉。它的德行是“显”,就像火焰一样,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光芒。它的作用嘛,就是“躁”,让一切都活跃起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急了点,但也是生机勃勃的表现。它的颜色自然是红色,鲜艳夺目,就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激情与希望。它的变化,能让万物茂盛生长,就像春天的花朵,争奇斗艳。

    至于“其虫羽”,这里说的是与火相应的动物特征,比如鸟儿,它们有着轻盈的羽毛,可以自由翱翔于蓝天,不正是火的自由与不羁的象征吗?而火的“政”呢,就是光明磊落,照亮一切黑暗;“令”则是郁蒸,就像夏天闷热的天气,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中的生命力。但别忘了,火也有它的“变”,那就是过于炎热导致的灾难,比如森林大火,那“燔焫”的景象,让人心痛不已。

    说到这,咱们再来聊聊怎么对付这火过旺的情况。喜伤心,没错,过度的喜悦也会让心火过旺,这时候就得用“恐”来制衡它,就像突然出现的惊吓能让兴奋的人冷静下来。热伤气,这个大家都懂,中暑不就是热过头了吗?这时候,一杯冷饮或者清凉的空调房就是“寒胜热”的典范。而苦伤气呢,吃太多苦的东西会耗损我们的正气,这时候,来点咸味的东西,比如一碗热腾腾的咸汤,就能很好地中和那股苦味,恢复身体的平衡。

    咱们再从这“中央生湿”开始聊起吧。想象一下,就像咱们家的厨房,中间那口大锅里正咕嘟咕嘟炖着汤,那热气腾腾、水汽缭绕的,不就是“湿”嘛!这湿啊,可不是潮湿那么简单,它是自然界中滋润万物、促进生长的一种力量。在中医看来,它就像是生命的源泉,滋养着大地,于是就有了“湿生土”的说法。

    说到土,咱们就联想到广袤的田野,肥沃的土地上能长出啥?对喽,甘甜可口的瓜果蔬菜!这“土生甘”,不就跟咱们在田里辛勤耕耘,最终收获满满一个道理嘛。而这甘甜之味,又直接滋养了我们的脾胃。脾胃,那可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专门负责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营养,也就是“甘生脾,脾生肉”。看,这身体里的能量循环,多像是一条温馨的食物链啊!

    再来说说这“肉生肺”,别以为这是说吃多了肉就能长出个强壮的肺来。这里的意思是,通过脾胃的运化,我们身体得到了充足的营养,肌肉强健了,气血也就更加充沛,自然就能滋养到肺脏,让咱们呼吸顺畅,精力充沛。

    接下来,咱们把视角拉高到天地之间。这“湿”啊,在天上是云雾缭绕,给大地带来甘霖;在地上,就是肥沃的土壤,滋养万物。在咱们的身体里,它对应的就是那厚实的肌肉,还有那位勤劳的“后勤部长”——脾。而脾的“性静兼”,就像是位沉稳的老大哥,不急不躁,默默付出;“其德为濡”,就是说它有着像水一样温柔滋润的品德;至于“其用为化”,那就是说脾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吸收,把吃进去的东西变成身体能用的东西。

    说到颜色,脾对应的是黄色,就像那丰收的麦田,金黄一片,满载着希望与收获。而“其化为盈”,就是说脾的运化功能强大,能让身体充满能量,不至于空虚。

    再聊聊“其虫倮”,这里的“虫”可不是真的虫子,而是中医里对动物的一种分类,指那些没有羽毛、鳞片覆盖的生物,比如人类和一些哺乳动物。这“倮”字,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的特点,也暗示了脾与这类生命体的紧密联系。

    至于“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咱们可以理解为脾的“治理方式”是温和而宁静的,就像春天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而一旦脾的功能失调,就可能出现“其变动注,其眚淫溃”的情况,就像是洪水泛滥,身体里的湿气过重,导致各种不适。

    说到调理,中医讲究的是“以平为期”,也就是用相生相克的方法来恢复平衡。比如“思伤脾,怒胜思”,意思是过度的思考会损伤脾胃,而适度的愤怒情绪却能激发肝气,从而抑制过度的思虑,达到平衡。当然啦,这里可不是鼓励大家乱发脾气哦,而是要我们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再比如“湿伤肉,风胜湿”,湿气太重会让肌肉松软无力,而适量的运动出汗(风的一种表现形式),则能有效排除体内湿气,让肌肉更加紧实有力。还有“甘伤脾,酸胜甘”,吃太多甜食会伤脾胃,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