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人类智慧的结晶:多奉承,多磕头,少说话,少做事【5700】(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子、傻子’。”

    这种话若是由旁人来说,或有胡说八道、自我吹嘘的嫌疑。

    可此番言论乃是出自薄井之口……这就显得极有说服力了。

    江户町奉行是“三奉行”里……不,是放到全幕府里都算是最苦逼的存在之一。

    作为日本时下的第一大城、德川家族的统治中心,江户的社会环境可谓是鱼龙混杂。

    地方藩国、雅库扎、旗本和御家人、豪商、町民自治组织……各种势力盘根错节。

    一个不慎,就会得罪某一家的大人物。

    因为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巨大,所以江户町奉行在职期间的死亡率奇高。

    薄井身处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却能一直稳坐钓鱼台。

    能够达成如此成就,薄井在“做官”上确实是有几把刷子的。

    “西野君,你是北番所里为数不多的能挑大任的人,我一直很欣赏你。”

    “只不过,你身上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你的性格太直了,不知变通。”

    “如此性格,终有一日会害你跌个大跟头。”

    “你就趁着此次机会,好好地习惯一下这种‘明知可为却不能为’的无力感吧——只要你还在幕府官场里奉公,这就是你必须经历的过程。”

    薄井的此通劝慰,不可谓不苦口婆心。

    然而……西野却不领薄井的情。

    “薄井大人!诚然,只要灵活地做一个聋子、瞎子、傻子,就能在牛骥同皂的幕府官场里活得非常舒服。”

    “可是,倘若人人皆如此,那就不仅仅是法将不法了,而是国将不国!”

    “在幕府风雨飘摇的刻下,正是吾等直参戮力同心、奋楫笃行的时候。”

    注·直参:旗本和御家人合称为“直参”

    “怎能只顾着自己,而不顾大局呢?”

    不知是西野的执拗、油盐不进,惹得薄井不快了,还是他适才的这一席话,使薄井感到被冒犯了。

    总之,薄井的颊间浮现怒气。

    “西野!够了!休得无理取闹!”

    “我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与你多纠缠了!”

    “总之,这个话题到此结束!”

    “限你于今日之内把那个畜生放了,明白吗?”

    说到这,薄井大概是担心西野仍想抗命吧,他在停了一停后,补充道:

    “西野君,别忘记你的身份!”

    “你是‘武士’,不是吗?”

    “忠于上命,乃是武士的天职!”

    “怎么?你这是想抗命吗?”

    薄井的话音甫落,西野的眼角便勐地连跳数下。

    难以言喻的沸腾情感,在西野体内形成漩涡。

    随着这团漩涡的逐渐扩大,西野将自然垂落的双手攥得紧紧的,仿佛欲把自己的掌心抠出血。

    然而……就在这团漩涡即将膨胀至极限时,一股无形的力量照进西野的心头。

    这股无形的力量,名为“武士的忠诚心”。

    在此股力量的影响下,沸腾的漩涡逐渐平息。

    西野缓缓放松了攥紧的双拳……

    “是……我知道了……”

    西野垂下头,对着自己的脚尖轻声说。

    眼见西野终于服软,薄井“呼”地长出一口气。

    他没有再说话,默默地与西野错肩相过。

    薄井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西野伫立在原地,久久不动。

    直到过去好一会儿后,他才缓缓转过身,面朝吴服桥以东,双手撑着被漆成大红色的桥栏。

    吴服桥以东……这个方向,恰好是江户城所在的方向。

    西野面无表情地望了望远方的江户城。

    俄而,他垂低脑袋,凝睇桥下的潺潺流水,表情依旧无悲无喜。

    骤然间,没有任何预兆,西野勐地拍打桥栏。

    声音之大,吓了周围的路人们一跳。

    在勐力拍打一次桥栏后,西野犹不解气,又连拍了十数下,直至拍到手掌发红才将将罢休。

    “古有辛稼轩拍遍栏杆,今有西野忠息东施效颦……”

    自嘲的呢喃如呓语般从西野的唇齿间泄出。

    忠息——西野的本名。

    辛稼轩,即辛弃疾。

    “辛稼轩拍栏杆”算是中华文化圈里最知名的典故之一。

    每一位自认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人,都极爱化用此典。

    以至于没读过书的粗人,在听到辛弃疾的大名后,都总能联想到“拍栏杆”仨字。

    辛弃疾二十三岁脱离金朝,南归宋朝,却一直不受重用,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已南归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

    有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