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嚯嚯嚯嚯嚯(1/6)
武德
贞观
永徽
显庆
龙朔
麟德
乾封
总章
咸亨
上元
仪凤
调露
永隆
开耀
永淳
弘道
嗣圣
文明
光宅
垂拱
永昌
载初
天授
如意
长寿
延载
证圣
天册万岁
万岁登封
万岁通天
神功
圣历
久视
大足
长安
神龙
唐中宗李显
神龙
景龙
唐隆
景云
太极
延和
先天
开元
天宝
至德
乾元
上元
宝应
广德
永泰
大历
建中
兴元
贞元
永贞
元和
长庆
宝历
大和
开成
会昌
大中
咸通
乾符
广明
中和
光启
文德
龙纪
大顺
景福
乾宁
光化
天复
天佑
五代皇帝年号
后梁帝王年号
(907年—923年)
皇帝庙号及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后梁太祖朱温
907年—912年
开平
907年—911年
5年
闽太祖王审知在开平三年至五年亦用此年号。新罗自907年用后梁年号
乾化
911年—913年
3年
后梁末帝朱友贞复用乾化年号;吴越太祖钱镠和闽太祖王审知亦用此年号
后梁隐帝朱友圭
912年—913年
凤历
913年
1年
吴越太祖钱镠在913年用该年号
后梁末帝朱友贞
913年—923年
乾化
913年—915年
3年
复用朱温乾化年号三年至五年
贞明
915年—921年
7年
吴越太祖钱镠,闽太祖王审知同时用该年号
龙德
921年—923年
3年
吴越太祖钱镠,闽太祖王审知同时用该年号
后唐帝王年号
(923年—936年)
皇帝庙号及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后唐庄宗李存勖
923年—926年
同光
923年—926年
4年
闽太祖王审知和荆南武信王高季兴以及新罗亦用
后唐明宗李嗣源
926年—933年
天成
926年—930年
5年
楚武穆王马殷,闽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延钧,荆南武信王高季兴、高丽(933年起)用此年号。929年七月荆南文献王高从诲复用此年号[2]
长兴
930年—933年
4年
马楚衡阳王马希声和文昭王马希范,闽惠宗王延钧,荆南文献王高从诲亦用此年号
后唐愍帝李从厚
933年—934年
应顺
934年
1年
吴越世宗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
后唐末帝李从珂
934年—937年
清泰
934年—936年
3年
吴越世宗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
贞观
永徽
显庆
龙朔
麟德
乾封
总章
咸亨
上元
仪凤
调露
永隆
开耀
永淳
弘道
嗣圣
文明
光宅
垂拱
永昌
载初
天授
如意
长寿
延载
证圣
天册万岁
万岁登封
万岁通天
神功
圣历
久视
大足
长安
神龙
唐中宗李显
神龙
景龙
唐隆
景云
太极
延和
先天
开元
天宝
至德
乾元
上元
宝应
广德
永泰
大历
建中
兴元
贞元
永贞
元和
长庆
宝历
大和
开成
会昌
大中
咸通
乾符
广明
中和
光启
文德
龙纪
大顺
景福
乾宁
光化
天复
天佑
五代皇帝年号
后梁帝王年号
(907年—923年)
皇帝庙号及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后梁太祖朱温
907年—912年
开平
907年—911年
5年
闽太祖王审知在开平三年至五年亦用此年号。新罗自907年用后梁年号
乾化
911年—913年
3年
后梁末帝朱友贞复用乾化年号;吴越太祖钱镠和闽太祖王审知亦用此年号
后梁隐帝朱友圭
912年—913年
凤历
913年
1年
吴越太祖钱镠在913年用该年号
后梁末帝朱友贞
913年—923年
乾化
913年—915年
3年
复用朱温乾化年号三年至五年
贞明
915年—921年
7年
吴越太祖钱镠,闽太祖王审知同时用该年号
龙德
921年—923年
3年
吴越太祖钱镠,闽太祖王审知同时用该年号
后唐帝王年号
(923年—936年)
皇帝庙号及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起讫时间
使用时间
备注
后唐庄宗李存勖
923年—926年
同光
923年—926年
4年
闽太祖王审知和荆南武信王高季兴以及新罗亦用
后唐明宗李嗣源
926年—933年
天成
926年—930年
5年
楚武穆王马殷,闽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延钧,荆南武信王高季兴、高丽(933年起)用此年号。929年七月荆南文献王高从诲复用此年号[2]
长兴
930年—933年
4年
马楚衡阳王马希声和文昭王马希范,闽惠宗王延钧,荆南文献王高从诲亦用此年号
后唐愍帝李从厚
933年—934年
应顺
934年
1年
吴越世宗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荆南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
后唐末帝李从珂
934年—937年
清泰
934年—936年
3年
吴越世宗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