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二(3/3)
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114.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 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5.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16.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自】:《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117.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自】:《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118.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自】: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119.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120.势不两立: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114.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 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5.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116.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自】:《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117.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自】:《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118.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自】: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119.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120.势不两立: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