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解闷(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扶风郡,合亭。

    一骑快马,手持铜牌,驰进寨墙高耸的军营。

    这里是皇甫嵩三万大军的驻扎地,位于渭水南岸,对岸就是武功县。

    骑士至中军大帐外,滚落马鞍,举着令牌冲进大帐,对帐中注视舆图的精悍老将,单膝跪地道:“启禀左将军,京兆尹八千大军,打着将军旗号,向东而去!”

    “嘭~”

    帐中,精悍老将一巴掌拍在案上,怒不可遏道:“盖元固,安敢如此?”

    此人,便是汉末第一名将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凉州安定人,出身将门世家。

    其父曾官至雁门太守,而其叔乃凉州三明之一的度辽将军皇甫规。

    皇甫嵩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汉末年被誉为救火将军,其用兵如神,为大汉续命数十年。

    五年前,平黄巾,威震天下。

    去年,平三辅十万西凉叛军,战功彪炳,世之名将。

    后世帝王,追封其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赵云去年曾在幽州质问孟益,“广宗三十万枯骨,可安天下”的主人公,就是皇甫嵩。

    皇甫嵩乃当世名将,也是当世人屠,其杀心极重。

    当年,皇甫嵩在颍川大破波才,俘虏数万黄巾,尽数屠戮,随后破卜己,破张梁,几乎是平一处黄巾,屠一处黄巾,而且还附带造反者的家人。

    用皇甫嵩的话来说: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而他,只受君王令,杀尽叛逆者!

    蔡邕等人的书信,已经送来几日,但他只看了一眼,就直接扔进了火炉里。

    因为他是一名纯粹的军人,只认君王令,其他的一概不理。

    京兆尹盖勋在前日,也专门跑来找过他,劝他起兵东进救出少帝,可他拒绝了!

    还是那个理由,只受君王令。

    然而,让皇甫嵩没想到的是,盖勋今日,居然打着他的旗号,尽起京兆尹之兵,压进雒阳,真是胆大妄为,岂有此理!

    “将军!”

    皇甫嵩正气愤间,长史梁衍闻讯赶来。

    “长文,你也是来劝我的?”

    皇甫嵩面相刚武,不怒自威,浑身上下有种慑人的杀伐之气。

    梁衍一脸恳切,道:“将军忠贞为国,世之名将!而今,董贼妄行废立,祸乱朝纲,人人得而诛之,此正是将军,尽忠之时!”

    “长文,我们是军人!”

    皇甫嵩抬起慑人的虎目,用不容质疑的语气,喝道:“闻令而动,才是军人的天职!”

    皇甫嵩身上的杀伐之气,令人如临九幽,但梁衍仍壮着胆子,道:“今君王束于贼人之手,不知将军听何人的令?”

    皇甫嵩虎目一凛,向上拱手道:“本将自是听天子令!”

    “此时的天子令,便是董贼令,将军安能不知?”

    梁衍心中气急,将军竟如此固执。

    “勿要再说!”

    “将军!”梁衍还欲再劝。

    “退下!”

    皇甫嵩怒吼一声,他怎会不知此刻的天子令,便是董卓的令?

    但是,他有他的顾虑。

    梁衍暗自摇头,躬身退出大帐。

    ………………

    京兆尹,渭桥。

    盖勋领着八千大军向东行去,大队里打着皇甫嵩的旗帜。

    “父亲打着左将军旗号,就能逼得皇甫将军出兵吗?”

    将旗下,长相刚毅的盖勋顶盔掼甲,身侧一名年轻将领,出言问道。

    “呵呵!”

    盖勋气呵呵道:“皇甫义真又臭又硬,肯定不会出兵!”

    历史上,盖勋曾劝皇甫嵩出兵伐董,皇甫嵩没有答应,盖勋也因自己兵少没有出兵。

    但如今,有了赵云这个变数,盖勋听说赵云的白袍军已经在河内与董卓的人打起来,所以盖勋起兵了,他不觉得自己是独木难支。

    “那父亲为何还打着左将军旗号?”

    年轻将领很是不解,既然逼不了皇甫嵩出兵,那打他的旗号有什么用。

    “顺儿,皇甫义真名气比为父大!”

    盖勋抚须大笑,道:“能唬董卓!”

    盖顺闻言,有点无言以对。

    ……………..

    两日后,九月二十八,董卓为第二次党锢受害士人平反,获取了一部士人的心,并强召天下名士,荀爽、韩融、陈纪等人,入京为官。

    帝都,雒阳城。

    蔡府西院内,赵云跪坐案桌后,看着手中书信,哑然失笑。

    “州牧!”

    房间里,百无聊赖的魏越,听到笑声,好奇的望向赵云,喊了一声。

    “飞展,可知什么叫割袍断义?”

    赵云放下书信,笑了笑。

    割袍断义这个成语,源于管宁割席;而管宁正是这个时代的人,如今有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