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仁大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句有用?

    便对桥瑁忧心忡忡道:“元伟,吕布脱困,吾等应防备徐荣反扑!”

    “盟主所言极是!”

    桥瑁拱手一礼,面带怒色,愤愤道:“吕布脱困罪在公孙瓒,然刘公山亦难辞其咎!”

    桥瑁对刘岱早有不满,现在吕布脱困了,刘岱把所有罪责往公孙瓒身上推,让桥瑁更是不忿,你刘岱不也是负责围中牟吗?

    吕布脱困,难道你刘岱就没有一点责任?

    “元伟所言甚是!”

    孔融一愣,刚才还觉得错怪了刘岱,听桥元伟一说,顿觉非常有理,鄙视道:“刘公山尽推罪责,非君子所为!”

    蔡邕现在不想与孔融讨论君子,对桥瑁道:“而今,公孙瓒遭逢大败,且生死不明,对我军士气打击颇大,反之徐荣一方却是振奋人心,实乃我竭彼盈!吾意集中兵力,与徐荣决战荥阳。”

    盟誓西进时,当时因吕布如一颗钉子扎在中牟,为了防备后背,蔡邕不得不分兵中牟,遏制吕布带来的威胁,现在吕布从中牟突围,中牟潜在的威胁就没有了。

    如果再这样分散兵力,蔡邕担心被各个击破。

    所以,蔡邕决定集中兵力,与徐荣在荥阳决战。

    “盟主所言甚是!”

    孔融连忙表示赞同,这已经是孔融第二句所言甚是!

    桥瑁也大点其头,再这样分散兵力,确实很危险,特别吕布那数千兵骑,他们七镇诸侯,几乎没有骑兵能与之匹敌。

    “报!”

    蔡邕刚准备向袁绍、曹操、刘岱等人传令聚兵,帐外响起了唱报声。

    转眼间,一名甲士入帐,躬身禀报道:“启禀盟主,营外刘备求见!”

    “让他进来!”

    蔡邕正想了解公孙瓒那边的情况,现在公孙瓒师弟来了,正好可以问问。

    没一会儿,帐中三人就听到帐外传来呜咽声。

    三人目光齐齐投向帐门,只见颇为狼狈的刘关张三兄弟走来,中等身材的刘备,边走边抹泪。

    “在下刘备,参见盟主!”

    刘备又抹了把泪,三兄弟躬身一礼。

    刘备一个劲儿哭,倒把帐中三人弄得一愣。

    “……刘县令这是?”

    本来蔡邕想称刘备的字,可没有记住刘备的字,直接叫刘备又不合适,所以只好以刘备的官职相称。

    “请盟主为伯圭兄做主啊!”

    蔡邕不问还好,这一问刘备扑通一声跪地,嚎啕大哭,那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这到底怎么回事?”

    孔融动容不已,哭得这么伤心,这么悲痛,令他胸口都堵得慌。

    刘备泪水哗啦哗啦的眼睛,看向孔融,大哭道:“吕布夜袭吾兄大营,刘公山坐视不理,吾兄虽誓死抵挡,奈何寡不敌众,奋战而亡,呜呜!”

    “安敢如此,安敢如此!”

    孔融气得跳脚,我们可都是歃血为盟过的,怎么能够背弃誓言,见死不救呢?

    不禁大骂:“刘公山竖子耳!”

    听他一言,孔融张口就骂!

    刘备顿觉找到下一个投靠的目标了!

    “公孙将军战死了?”

    蔡邕有些伤感,又一路忠义之士陨落!

    就在前两天,雒阳那边传来颖川太守李旻被董卓烹杀的消息。

    而今,公孙瓒战死,十八镇诸侯只剩十四镇,难免令身为盟主的蔡邕哀伤。

    “呜呜~在下有愧师兄!”

    刘备跪在地上,以拳捶地,伤心道:“在下虽拼死夺回师兄尸身,然首级还是被吕布带走了,吾兄身死不能全尸,备之过也,呜呜!”

    孔融揉了揉眼睛,刘备拼死夺回公孙瓒尸身,令他很感动,连忙去扶刘备,宽慰道:“刘县令危不忘义,拼死夺回公孙伯圭尸身,此乃大仁大义,真君子也!”

    蔡邕、桥瑁也有些感动,刘备在公孙瓒大败的时候,仍不忘师兄弟情义,拼死夺回公孙瓒尸身,确实令人敬佩。

    其实,刘备哪有什么拼死夺回公孙瓒尸身,他三兄弟是等吕布完全撤走后,想到要告刘岱的状,又返回战场找到了公孙瓒的无头尸,一并运来陇城。

    刘备认为,如此更能体现他的仁义。

    刘备含泪双眼不可察觉的一亮,这一败也不太亏,赚得大仁大义之名,继续哭道:“请盟主为伯圭兄做主啊!”

    “刘公山坐视公孙伯圭败亡,已背弃盟誓之言,若不严惩,必为天下人耻笑?”

    桥瑁义愤填膺,现在抓住刘岱见死不救的把柄,他绝对会不遗余力地打击刘岱,最好像赵云弄死韩馥那样弄死刘岱,让他重新坐上兖州刺史的位置。

    “请盟主严惩刘公山!”

    孔融亦是怒气填胸,盟誓之言乃是他们向全天下人的承诺。

    如今,刘岱背弃盟誓,见死不救,天下人不仅会唾弃刘岱,还会笑十八镇诸侯乃乌合之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