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青铜摄魂铃(3/4)
着放进了怀里。
叶寻花把手里的铜铃晃了晃,铜铃发出一声脆响。
“这玩意挂在我那大白马脖子上正好!”
说完收了起来。
几个都头见他只是取了一个不起眼的铜铃,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走吧走吧!把这里的东西全部登记,然后封存,等以后再交归库府。”
“现在的头等大事是粮食,赶紧运到县城,不然都顶不住了!”
叶寻花见梁山泊里还停着几十艘战船,让全部开回去。
正好可以用来装载粮食,足足装了二十船。
有了这些粮食起码可以多坚持一个月,等到吃完下一茬作物也就到了收获季节,灾荒就能度过去了。
这是安月桐走后的第八天,没想到粮食的问题解决了。
留了一个大队的人在梁山上守备,其余的人和船马上返航。
叶寻花站在山东舰的舰首,看着波光潋滟的水面,耳边却传来金莲的诉说声。
“这件铜铃被称为摄魂铃,专擅拘摄人的灵魂,让人俯首听命。”
“这么神奇嘛?那我的灵魂怎么没有被摄去呢?”
“那你滴一滴血到鬼王的嘴里试试。”
我又不傻,干嘛以身试险?
“你是怎么知道这是摄魂铃的?”
“当然是感觉到的,我本身就是魂魄。它给我一种很危险的感觉。”
“它不会把你也摄进去吧?”
叶寻花还真有点担心。
“要是用法力念动咒语,我就难逃厄运!”
“那摄进去的魂魄还能放出来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
叶寻花想这个问题可以问问安月桐,她应该知道。
船队行了小半日,终于回到了郓城。
叶寻花派人给刘县令送信,让他组织人手来搬运粮食。
很快,大批的人马就从城里赶了过来,除了衙役其他人都是自愿来的。
人们把粮食从船上卸下来装到马车上,再运到城里的库房。
看到一下运来了这么多粮食,人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干的是热火朝天。
刘县令也是喜上眉梢,没想到叶寻花的能力如此之大,竟然把梁山上的粮食抢来了。
“叶大人,你说梁山会不会来报复咱们?”
“应该不会吧,他们二当家的同意把梁山让给咱们了。”
“啊?那晁盖竟然会让出梁山?叶大人手段非凡!”
刘县令不用猜也能知道,好好的地盘谁会拱手相让,一定是用了非常手段。
“哪里哪里,都是刘大人指挥有方,我也就跑跑腿罢了。”
叶寻花非常谦虚。
刘县令听了一笑,这事你根本就没有和我商量,再说我也指挥不了你啊。
不过在功劳面前不争不抢,反而把功劳让给上官,这份处事能力、为官之道可不是一般的强。
当天晚上,刘县令设宴慰劳在这次抢粮行动中的有功人员。
大家都喝的很尽兴,气氛融洽,上下一心。
叶寻花的威望已经彻底树立起来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不再是那个依靠小王爷赵菱的关系户,而是一个敢想敢干、杀伐果断的权臣。
第二天,赈灾救济事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捕鱼队依然去梁山泊捕鱼,这回不用担心梁山的人来阻挠了。
那十几艘被抢了的渔船和人员也被解救出来了,他们现在伊然成了船队的领头人,管理着船队的日常工作。
舍粥队也改善了粥的质量,里面的粮食增加了许多,减少了野菜的配比。
同时,供应时间相应的延长了,使城外的灾民安定下来,不再因为饥饿而滋事生非。
叶寻花又派人在空地上搭建简易的帐篷,伐木为柱,上面覆盖树枝树叶,能遮挡日光。
今年雨量特别稀少,倒是不用担心灾民们被雨淋到。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难关很快就会过去,最多一个月,这次的危机将烟消云散。
叶寻花站在城楼上,看着下面遍地的灾民,不禁感叹在古代还真是人不如草,生命之卑贱,之脆弱,经不起一场风雨飘摇。
这些都源于低下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科技,要想使一个国家强大兴盛,必须大力发展科技!
看来必须尽快建立相关的教育体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让他们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民生,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想到这里,一个计划已经在叶寻花的脑海里酝酿而成。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他转身下了城楼,回到县衙起草了一份草案,然后让刘县令过目。
“这是?”
刘县令根本跟不上叶寻花的思维方式,不知道他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刘大人,这是一个强国兴民发展规划,是功在千秋之大业,我想在我
叶寻花把手里的铜铃晃了晃,铜铃发出一声脆响。
“这玩意挂在我那大白马脖子上正好!”
说完收了起来。
几个都头见他只是取了一个不起眼的铜铃,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走吧走吧!把这里的东西全部登记,然后封存,等以后再交归库府。”
“现在的头等大事是粮食,赶紧运到县城,不然都顶不住了!”
叶寻花见梁山泊里还停着几十艘战船,让全部开回去。
正好可以用来装载粮食,足足装了二十船。
有了这些粮食起码可以多坚持一个月,等到吃完下一茬作物也就到了收获季节,灾荒就能度过去了。
这是安月桐走后的第八天,没想到粮食的问题解决了。
留了一个大队的人在梁山上守备,其余的人和船马上返航。
叶寻花站在山东舰的舰首,看着波光潋滟的水面,耳边却传来金莲的诉说声。
“这件铜铃被称为摄魂铃,专擅拘摄人的灵魂,让人俯首听命。”
“这么神奇嘛?那我的灵魂怎么没有被摄去呢?”
“那你滴一滴血到鬼王的嘴里试试。”
我又不傻,干嘛以身试险?
“你是怎么知道这是摄魂铃的?”
“当然是感觉到的,我本身就是魂魄。它给我一种很危险的感觉。”
“它不会把你也摄进去吧?”
叶寻花还真有点担心。
“要是用法力念动咒语,我就难逃厄运!”
“那摄进去的魂魄还能放出来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
叶寻花想这个问题可以问问安月桐,她应该知道。
船队行了小半日,终于回到了郓城。
叶寻花派人给刘县令送信,让他组织人手来搬运粮食。
很快,大批的人马就从城里赶了过来,除了衙役其他人都是自愿来的。
人们把粮食从船上卸下来装到马车上,再运到城里的库房。
看到一下运来了这么多粮食,人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干的是热火朝天。
刘县令也是喜上眉梢,没想到叶寻花的能力如此之大,竟然把梁山上的粮食抢来了。
“叶大人,你说梁山会不会来报复咱们?”
“应该不会吧,他们二当家的同意把梁山让给咱们了。”
“啊?那晁盖竟然会让出梁山?叶大人手段非凡!”
刘县令不用猜也能知道,好好的地盘谁会拱手相让,一定是用了非常手段。
“哪里哪里,都是刘大人指挥有方,我也就跑跑腿罢了。”
叶寻花非常谦虚。
刘县令听了一笑,这事你根本就没有和我商量,再说我也指挥不了你啊。
不过在功劳面前不争不抢,反而把功劳让给上官,这份处事能力、为官之道可不是一般的强。
当天晚上,刘县令设宴慰劳在这次抢粮行动中的有功人员。
大家都喝的很尽兴,气氛融洽,上下一心。
叶寻花的威望已经彻底树立起来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不再是那个依靠小王爷赵菱的关系户,而是一个敢想敢干、杀伐果断的权臣。
第二天,赈灾救济事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捕鱼队依然去梁山泊捕鱼,这回不用担心梁山的人来阻挠了。
那十几艘被抢了的渔船和人员也被解救出来了,他们现在伊然成了船队的领头人,管理着船队的日常工作。
舍粥队也改善了粥的质量,里面的粮食增加了许多,减少了野菜的配比。
同时,供应时间相应的延长了,使城外的灾民安定下来,不再因为饥饿而滋事生非。
叶寻花又派人在空地上搭建简易的帐篷,伐木为柱,上面覆盖树枝树叶,能遮挡日光。
今年雨量特别稀少,倒是不用担心灾民们被雨淋到。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难关很快就会过去,最多一个月,这次的危机将烟消云散。
叶寻花站在城楼上,看着下面遍地的灾民,不禁感叹在古代还真是人不如草,生命之卑贱,之脆弱,经不起一场风雨飘摇。
这些都源于低下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科技,要想使一个国家强大兴盛,必须大力发展科技!
看来必须尽快建立相关的教育体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让他们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民生,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想到这里,一个计划已经在叶寻花的脑海里酝酿而成。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他转身下了城楼,回到县衙起草了一份草案,然后让刘县令过目。
“这是?”
刘县令根本跟不上叶寻花的思维方式,不知道他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刘大人,这是一个强国兴民发展规划,是功在千秋之大业,我想在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