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二章 鼎足而三(11)(2/2)
驾前往一个臣子家里,不合礼制,就启奏皇太后,让太后拿主意。
太后听说边关形势如此危机,大惊道:
“丞相何故如此?有负先帝委托之意也!我当亲往问之。”
黄门侍郎董允劝阻道:
“娘娘未可轻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见。且待主上先往探视一番,如果怠慢,请娘娘于太庙中,召丞相问之未迟。”太后依奏。
刘备在位时,诸葛亮对刘备的召唤,响应是极为迅速,从来没有拖拖拉拉。
然而,刘禅即位未久,而且对诸葛亮恭敬有加。
诸葛亮却在蜀汉面对危机之时,闭门不出,这样的态度,的确让人疑惑。
刘备死后,蜀汉国内政局不稳,现在又面临外部危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掌管国事,诸葛亮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刘备临终前,为了平衡荆州、益州两大派系之间的力量,选择诸葛亮和李严两人为顾命大臣,有让他们两人互相牵制的意思。
对两人的权利,也有着严格的分工,那就是李严主管军事,诸葛亮主管政务。
太后听说边关形势如此危机,大惊道:
“丞相何故如此?有负先帝委托之意也!我当亲往问之。”
黄门侍郎董允劝阻道:
“娘娘未可轻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见。且待主上先往探视一番,如果怠慢,请娘娘于太庙中,召丞相问之未迟。”太后依奏。
刘备在位时,诸葛亮对刘备的召唤,响应是极为迅速,从来没有拖拖拉拉。
然而,刘禅即位未久,而且对诸葛亮恭敬有加。
诸葛亮却在蜀汉面对危机之时,闭门不出,这样的态度,的确让人疑惑。
刘备死后,蜀汉国内政局不稳,现在又面临外部危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掌管国事,诸葛亮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刘备临终前,为了平衡荆州、益州两大派系之间的力量,选择诸葛亮和李严两人为顾命大臣,有让他们两人互相牵制的意思。
对两人的权利,也有着严格的分工,那就是李严主管军事,诸葛亮主管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