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各有谋算(28)(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古时战争史,有记载的,不乏规模宏大的战例。

    但那些着名的战例,史书上记载参战军队的具体数目,并不是那么令人信服。

    就拿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来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多少有点令人怀疑!

    先不说双方参战的军队数量有多大,就算是四十万头猪要坑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符合秦国掠夺人口的本意。

    这与当时的将校军官的文盲居多,统计数字不准确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观上的浮夸虚报,也是存在的。

    当年曹操下江南,接受刘琮的投降以后,紧接着征讨孙权。

    曹操号称八十三万大军,消息传到江东,可是吓坏了江东无数世家豪强。

    这等效果,当然是曹操乐意见到的。

    但这个军队的数量,还真不是曹操凭空捏造说大话,而是他手下的那些将领浮夸虚报的数字,其中的水分也是大家默认的吃空饷的数量。

    实际上,曹操本部兵马加上荆州的降兵,以及运送粮草的辎重兵,最多也不过五、六十万。

    剩下的二十多万,都是吃空饷的名额。

    这是当时一个默认的潜规则,那些家族的私兵,跟随主公的大部队出征,能够得到的好处,除了战后的战利品,就是战前的粮草辎重分配。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出征之初,战争胜负未料,战利品想都不用想,如果再没有粮草配备,所谓“皇帝不差饿兵”,那些世家豪族的私兵,绝不会出动的。

    蔡方进入军队以后,从一个小小的什长,很快就成长为百夫长。

    他带来的那十个手下,也都提拔为下层军官。

    享受到当官的种种好处以后,蔡方欲罢不能,做梦都想着升官发财。

    为此,他没有少给顶头上司唐咨送礼。

    但在军队里面,奉行强者为尊的原则,官位的竞争非常激烈。

    除了个人的勇武之外,将领们官位的大小,还与手下兵力的多少直接相关。

    蔡方想要获得更高的官位,除了必要的军功,手下的兵力也是硬指标。

    虽然蔡方没有参加大型的战争,但每年都有例行的剿匪,他都是急先锋。

    虽然每次都是小打小闹,但多年的军功积累,蔡方早已具有升任别部司马的资格。

    在军队里面,只有统领千人以上,才算得上真正的将军。

    百人将与将军之间还有一个过渡职务,就是军司马,一个军司马掌管的兵力一般是五百左右,一个将军手下,通常只有两个司马。

    但为了鼓励手下立功,军队还有别部司马的编制,兵力上不要求五百那么多,但最少也要有三百人以上,也算有职有权。

    蔡方手下的兵力不足两百人,不够升任别部司马的最小限额。

    他不想放弃升官的机会,只得不遗余力招揽了一些壮丁,成为他的手下私兵。

    供养这些私兵,需要不少钱粮。

    因为别部司马的这些私兵不在郡兵军队供养的编制之内,军饷、粮草,甚至是装备,都必须蔡方自掏腰包。

    蔡方虽然在江湖上做了不少没本钱的买卖,积累了不少家产,但他也不能坐吃山空。

    蔡方变本加厉剿匪,把昔日同伙的财物纳为己有,同时,也加入到吃空饷的行列。

    如果唐咨真要追究吃空饷的问题,他的部下军官,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唐咨放出要处罚蔡方的风声,除了要借徐质的手逼迫蔡方造反,还也想敲打敲打手下那些桀骜不顺的军官,可谓一举多得。

    徐质深恨蔡方,碍于他手握兵权和唐咨的庇护,一直拿他没有办法。

    而蔡方也以此为荣,到处炫耀,给自己刷声望,两人的梁子越结越深。

    现在蔡方失去了唐咨的庇护,徐质可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徐质不敢贸然行事,先行试探一下唐咨,他胡乱给蔡方罗织了罪名,派出衙役前去军营传唤蔡方。

    蔡方自不能束手待毙,就马上找顶头上司唐咨寻求庇护。

    唐咨早就想好了托词,他先是说了一大通豪言壮语,并马上派人前去和太守徐质交涉,要让徐质撤回传唤,让蔡方非常感动。

    两人闲话了一会,唐咨派出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并带来了一纸文书。

    唐咨看完了以后,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对蔡方说到:

    “蔡方,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大人物?你的案子是上面点名要查的,事情也是你投军前发生的,上面有人给徐质撑腰,我也无能为力,这次的事情自由你自己解决了!”

    听了唐咨的话语,蔡方想起自己当年在江湖上肆意妄为、快意恩仇,不法之事还真没有少做,无意中得罪某大人物,也是可能的。

    这些事时过境迁,唐咨确实不好插手,他也张不开嘴求情,只能默然而退。

    其实,这都是唐咨早就准备好的剧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