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红楼梦之不易(6/10)
的危害吗?”
刘庸连忙解释道:“陛下明鉴,这些人往往因为贪图一时的快感而忽视了福寿膏的危害性。当他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时,已经为时过晚。此外,不法之徒利用人们的弱点,故意夸大福寿膏的功效,诱导他人上钩,从而获取巨额利益。”
乾隆皇帝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又问道:“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毕竟,福寿膏可以治病救人,但它的存在不仅威胁到个人的健康,还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刘庸思考片刻,回答道:“陛下,臣以为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福寿膏的真实面目及其危害;其次,应加大对贩卖福寿膏的打击力度,严惩那些违法犯罪之人;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监管机制,防止福寿膏流入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福寿膏的泛滥之势。”
乾隆皇帝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刘爱卿所言极是。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处理吧!务必将福寿膏的危害告知百姓,并严厉打击福寿膏的买卖行为。”
刘庸拱手谢恩道:“遵旨!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随后,他转身离去,准备着手处理福寿膏的相关事宜。
这时,一位官员很谨慎地说:“皇上,现在全国各地的书院里,也有不少富家学子在抽福寿膏,听他们说庄有恭能考上状元,靠的就是抽福寿膏!臣以为庄有恭有可能就是神秘人,他有很大嫌疑!何况他原本是福州人,后来才搬迁到广州府,他所在的地方福寿膏都是泛滥成灾的地方。”
乾隆听了后,脸上露出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大声说道:“不可能!庄爱卿为官清廉,一直以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治理水患上,怎么可能与福寿膏有关?这简直是无稽之谈!绝对不可能!”
乾隆皇帝无法接受这样的指控,因为他对庄有恭有着很高的评价和信任。他认为庄有恭是一个清正廉洁、勤勉敬业的官员,绝不会涉及这种违法乱纪之事。然而,这位官员却提出了一些关于庄有恭的负面传闻,让乾隆感到困惑和不安。
乾隆陷入沉思之中,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虽然他坚信庄有恭的品德,但这些传言又让他心生疑虑。他决定进一步调查此事,并立即下旨宣庄有恭进京。与此同时,他也深刻地认识到福寿膏问题的严重性,决心要加强对各地书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以确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
不久之后,庄有恭来到京城,在乾隆皇帝的书房内觐见。乾隆皇帝严肃地看着他,说道:“庄爱卿,如今民间传言你之所以有如此才华,乃是因为吸食福寿膏所致。虽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但朕还是希望听听你的解释!”
庄有恭听完乾隆皇帝的话后,微微一笑回答道:“皇上,福寿膏本就只是一味普通的药物,且有医书明确记载。然而,却被一些人滥用了。臣确实曾经吸食过福寿膏,但在了解其危害后便再也没有碰过了。由于吸食时间较短,并未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此外,那些长期吸食福寿膏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例如牙齿发黄、精神不振等。但请皇上看看臣,是否有这些症状?”
乾隆听庄有恭说完后,眉头微皱,似乎有些不信:“庄爱卿,你曾抽过福寿膏,这东西真如你所说的那样,对学问有如此大的帮助吗?”他紧紧地盯着庄有恭,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和担忧。
庄有恭微微一笑,眼神深邃而神秘,仿佛看穿了乾隆心中所想。他轻声说道:“皇上,抽了福寿膏的人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幻觉,令人感到愉悦、满足,并有一种神游太虚之感。这种感觉或许能够激发灵感,让诗词创作出现神来之笔。然而,这东西的后遗症实在太大了,一旦染上便难以戒除。”
乾隆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但仍追问道:“那么,如何才能戒掉呢?”
庄有恭缓缓道:“皇上,能戒掉福寿膏的人都非常人。他们必须具备非凡的意志力和决心,方可战胜毒瘾。但这样的人毕竟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往往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即便一时戒除,也很容易再度吸食。”
乾隆皇帝微微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庄爱卿,那些贩卖福寿膏的人说只要不断抽,就能活到一百岁,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庄有恭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他轻轻摇了摇头,轻声回答道:“皇上,您这问题可是把微臣给难住了。微臣并未亲眼目睹过有人因吸食福寿膏而长寿至百岁。从古至今,人们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更别提那昂贵的福寿膏了。恐怕这世上,也只有您们皇室中人才能负担得起如此长久的开销吧。”
乾隆听了庄有恭天衣无缝的解释后,也不好责怪他,因为谁会坦诚自己曾抽福寿膏的过往。
庄有恭退出去之后,福康安快步走进来向乾隆皇帝汇报:“皇上,根据最新情报和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已经成功打击了沿海地区福寿膏的来源渠道。经过仔细审查,我们发现这些福寿膏大多是通过与西洋人的勾结走私进入国内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此外,我们还查获了
刘庸连忙解释道:“陛下明鉴,这些人往往因为贪图一时的快感而忽视了福寿膏的危害性。当他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时,已经为时过晚。此外,不法之徒利用人们的弱点,故意夸大福寿膏的功效,诱导他人上钩,从而获取巨额利益。”
乾隆皇帝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又问道:“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毕竟,福寿膏可以治病救人,但它的存在不仅威胁到个人的健康,还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刘庸思考片刻,回答道:“陛下,臣以为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福寿膏的真实面目及其危害;其次,应加大对贩卖福寿膏的打击力度,严惩那些违法犯罪之人;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监管机制,防止福寿膏流入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福寿膏的泛滥之势。”
乾隆皇帝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刘爱卿所言极是。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处理吧!务必将福寿膏的危害告知百姓,并严厉打击福寿膏的买卖行为。”
刘庸拱手谢恩道:“遵旨!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随后,他转身离去,准备着手处理福寿膏的相关事宜。
这时,一位官员很谨慎地说:“皇上,现在全国各地的书院里,也有不少富家学子在抽福寿膏,听他们说庄有恭能考上状元,靠的就是抽福寿膏!臣以为庄有恭有可能就是神秘人,他有很大嫌疑!何况他原本是福州人,后来才搬迁到广州府,他所在的地方福寿膏都是泛滥成灾的地方。”
乾隆听了后,脸上露出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大声说道:“不可能!庄爱卿为官清廉,一直以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治理水患上,怎么可能与福寿膏有关?这简直是无稽之谈!绝对不可能!”
乾隆皇帝无法接受这样的指控,因为他对庄有恭有着很高的评价和信任。他认为庄有恭是一个清正廉洁、勤勉敬业的官员,绝不会涉及这种违法乱纪之事。然而,这位官员却提出了一些关于庄有恭的负面传闻,让乾隆感到困惑和不安。
乾隆陷入沉思之中,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虽然他坚信庄有恭的品德,但这些传言又让他心生疑虑。他决定进一步调查此事,并立即下旨宣庄有恭进京。与此同时,他也深刻地认识到福寿膏问题的严重性,决心要加强对各地书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以确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
不久之后,庄有恭来到京城,在乾隆皇帝的书房内觐见。乾隆皇帝严肃地看着他,说道:“庄爱卿,如今民间传言你之所以有如此才华,乃是因为吸食福寿膏所致。虽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但朕还是希望听听你的解释!”
庄有恭听完乾隆皇帝的话后,微微一笑回答道:“皇上,福寿膏本就只是一味普通的药物,且有医书明确记载。然而,却被一些人滥用了。臣确实曾经吸食过福寿膏,但在了解其危害后便再也没有碰过了。由于吸食时间较短,并未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此外,那些长期吸食福寿膏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例如牙齿发黄、精神不振等。但请皇上看看臣,是否有这些症状?”
乾隆听庄有恭说完后,眉头微皱,似乎有些不信:“庄爱卿,你曾抽过福寿膏,这东西真如你所说的那样,对学问有如此大的帮助吗?”他紧紧地盯着庄有恭,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和担忧。
庄有恭微微一笑,眼神深邃而神秘,仿佛看穿了乾隆心中所想。他轻声说道:“皇上,抽了福寿膏的人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幻觉,令人感到愉悦、满足,并有一种神游太虚之感。这种感觉或许能够激发灵感,让诗词创作出现神来之笔。然而,这东西的后遗症实在太大了,一旦染上便难以戒除。”
乾隆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但仍追问道:“那么,如何才能戒掉呢?”
庄有恭缓缓道:“皇上,能戒掉福寿膏的人都非常人。他们必须具备非凡的意志力和决心,方可战胜毒瘾。但这样的人毕竟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往往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即便一时戒除,也很容易再度吸食。”
乾隆皇帝微微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庄爱卿,那些贩卖福寿膏的人说只要不断抽,就能活到一百岁,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庄有恭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他轻轻摇了摇头,轻声回答道:“皇上,您这问题可是把微臣给难住了。微臣并未亲眼目睹过有人因吸食福寿膏而长寿至百岁。从古至今,人们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更别提那昂贵的福寿膏了。恐怕这世上,也只有您们皇室中人才能负担得起如此长久的开销吧。”
乾隆听了庄有恭天衣无缝的解释后,也不好责怪他,因为谁会坦诚自己曾抽福寿膏的过往。
庄有恭退出去之后,福康安快步走进来向乾隆皇帝汇报:“皇上,根据最新情报和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已经成功打击了沿海地区福寿膏的来源渠道。经过仔细审查,我们发现这些福寿膏大多是通过与西洋人的勾结走私进入国内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此外,我们还查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