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石马福建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他表示祝贺,而他也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楷模。

    然而,真正让陈嘉绩备受推崇的并非仅仅因为他的文采斐然,更是由于他对国家大事的洞察力。他深知广东、福建等地的百姓生活困苦,希望通过修建桥梁、道路和设立学校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这种心系百姓的精神使得他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年幼的康熙帝深以为然,何况他的太傅曾柏藴教也说过同样的话,毫不犹豫地采纳了陈嘉绩的建议,并下达了一道圣旨给广东、福建等边远地区的藩王们,要求他们积极开展修路搭桥和建设学堂等事宜,以促进当地的发展。这个决策无疑将对那些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为百姓带来福祉。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陈嘉绩,他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为自己赢得了无尽的赞誉和尊重。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

    康熙元年(1662 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政权覆灭,永历帝被杀。这一年,吴三桂被清政府册封为云南王,并镇守云南、贵州两省。与此同时,原来一直在云南边境抗击清军的明朝将领李定国,则逃到了缅甸境内。

    李定国是张献忠养子,曾率领大西军残部联合南明政权抗清,取得过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因为内部矛盾和清军的强大压力而失败。在逃入缅甸后不久,李定国就病死于当地。不过,根据《明史》记载,李定国其实是被自己的儿子李嗣兴毒死的。

    李嗣兴投降清朝后,被授予都统品级。之后,他又担任过清朝的陕西宁夏总兵等职务。在任期间,他多次参与平定地方叛乱,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此外,他还积极推广屯田制度,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李嗣兴作为一名降将,虽然父亲是南明大将军,曾令满清闻风丧胆,但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清政府的认可和信任。他的经历反映了明清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莫名的弟弟莫利也带着妻儿几经波折,像随风飘零的蒲公英一样,终于在山区石马落地生根。

    自从顺治帝出家,传位八岁小孩康熙后,尚可喜那沉寂多年的野心终于恢复了,看着手中年幼的康熙帝发来的圣旨,要求他去山区修桥补路,建学堂。他向沈上达说:“贤婿,你怎么看待这圣旨啊!”

    沈上达微微一笑,像只狡猾的狐狸,说:“泰山大人,这是好事啊!用本该上缴的钱款去做这些事,修桥补路,建学堂那可是大善事,我们用皇帝的钱,当地的百姓感谢的也只是皇帝,所以我们在每一条桥都立碑注明是泰山大人建的桥,以后每经过的人都会感激你做的好事!”

    尚可喜听了沈上达的话后,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像一只饿狼看到了肥肉,嘴角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他舔了舔嘴唇,兴奋地说道:“妙啊!花皇帝的钱,当地百姓感激的人却是我!哈哈哈!贤婿,你老实告诉我,那个神童陈嘉绩是你儿子?那朱竹静可是你妾室?不然你为何如此帮助这对母子,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女儿吗?”

    沈上达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尴尬。他轻轻摇了摇头,解释道:“泰山大人,请您相信我,他们与我毫无关系。我之所以帮助他们,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和公义之心。您想想看,陈嘉绩的父亲陈永智在前朝可是才华横溢,备受赞誉。如今,他的儿子陈嘉绩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天赋,这岂不是虎父无犬子的明证吗?这样的人才,若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将来必成大器。我施以援手,不仅是为了帮助他们母子,更是为了让这个有潜力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我所做的一切,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啊!”说着,沈上达深深地向尚可喜鞠躬行礼,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

    据《清远县志》载:“峡路桥五十四座康熙元年(1662)平南王尚可喜修建。”其中,安泰桥东南向西北走向,长11.3米、宽2.5米,半圆形单拱宽4.3米,建筑面积29平方米,采用拱圈式青石横联砌置法;桥面损毁严重,现仅存拱圈石。经过数百年风雨,古桥依然雄踞在山涧。如今站在洒满前人汗水的古桥上,耳边仿佛又回荡起古人躬身拉纤的阵阵号子声。

    沈上达打着为山区修桥补路、建设学堂的旗号,如愿以偿地来到了石马。当他终于见到了莫名时,两人默默对视着,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随后,他们同时露出微笑。沈上达轻轻一笑,开口道:“莫兄弟,小承德可是你我的后人啊!你务必要教导他学好我们广府话。将来,还要依靠他来传承我们的语言文化呢。如今的科考制度和考核标准都以满足满清的简化版汉语为主,学习广府话恐怕难以在科举中取得成就。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可能丢掉性命,甚至连累九族。倒不如就让他过简单平淡的生活吧。”

    莫名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一丝期待和满足,他温和地说道:“放心好了,你们都不必担心。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在这里建造一座学堂。”他的目光扫过石马镇的中心位置,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

    接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