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平凡度三月,初冬迎初雪(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初冬的第一场雪,为中元城披上了一层银纱,宽阔的街道上,只有零星几个人匆匆跑过,在雪地上胡乱踩出一些脚印。

    西郊外,梅园内

    身披大氅的陈琦漫无目的的漫步在庭院中,似是在思考些什么。

    不远处,秦奕正在指挥着小厮们,往一个半透明的房子里搬运着东西。

    走近了细看,这半透明的房子竟然是用两寸厚的玻璃建成的,这些玻璃并非是纯透明的,而是泛着点点的绿色。

    约摸两刻钟后,秦奕来到了陈琦身边:“王爷,暖房已经清理好了,您进去歇着吧,外面怪冷的。”

    陈琦微笑着点点头:“好。麻烦秦伯了。”

    秦奕没有接话,跟在陈琦身后向着暖房走去。

    陈琦轻咳一声道:“对了。东宫和紫阳宫的地坑和暖炕都弄好了吗?”

    秦奕点头道:“回王爷,都弄好了。李阳他们还试烧了几天,确认没有问题以后才交付给内庭的。”

    陈琦颔首:“那就好。有了地炕和暖炕,母后和大哥大嫂他们就不用在冬天受冻了。”

    “秦伯您告诉刘锴他们,紫阳宫和东宫的碳要按时按量的供应,不得懈怠。”

    “是。我这就去安排。”秦奕领命后飘然离去,陈琦迈步走进暖房。

    一名小厮上前,帮陈琦将大氅褪下,陈琦摆手示意众人退下,自己找了一个蒲团坐下,翻看起桌案上的文书来。

    仲秋祭大朝会已经过去整整三个月了,陈琦难得的过了一段时间的清闲日子。

    丰都驿的差事有司马笙管着,无需他太过操心,只需要定期翻看一下文书,做一些批示就完事儿了。

    台州府,吴州府,赣州府,湘江府四府划归昭阳王封地的事儿,有朝廷派专人前去安排,无需陈琦费心。

    御史台进行了重新整编,分为了内史司和巡查司两个部分。

    内史司主要监察留在中元城内的朝廷命官和功勋权贵,包括内阁诸老,左右丞相,六部九卿,各司衙门官吏等所有留京官员。

    如果发现这些人有违法乱纪,因公废私,无能渎职等问题,立刻上书弹劾参奏。

    巡查司主要监察各州府郡县的朝廷命官和属衙小吏,和之前的巡查御史不同的是,巡查司派出去的官员是不允许轻易对外报出自己的真实身份的,要尽可能的微服打探地方官场的真实情况。

    如果巡查司官员发现地方官员有违法乱纪,欺压百姓,因私废法等问题,立刻上书弹劾参奏。

    当然,陈琦自己烦透了朝堂上那种无休止的争吵和无意义的对喷。

    所以,陈琦将上书弹劾的章程也给做了一定的更改,那就是所有上书弹劾的奏章,必须先要得到掌印大人的允许后,在大朝会时由专人上书弹劾。

    内史司和巡查司的官员只负责调查罪证和拟写奏疏,不用全都跑到朝堂上刷脸去;更不用去朝堂上和其他人打那些个没有意义的嘴炮去。

    自从陈琦上任改制御史台后,御史台的工作效率加快了数倍,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御史台先后弹劾的庸官,贪官等不法之徒超过了九十人。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被弹劾的官员,全都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被实名弹劾的,并不是之前的风闻奏事,胡说乱喷。

    所以,在这些官员被弹劾的第一时间,他们连扯皮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被扭送到大理寺受审去了。

    如今的御史台,已经是足以让满朝文武谈之色变的地方了,他们过去三个月时间里弹劾罢免的官员人数,已经超过了御史台前面三年弹劾罢免的官员人数的总和了。

    当然,这里说的是弹劾罢免的人数,不是弹劾的人次。

    如果说弹劾人次的话,那之前的御史台完全是吊打现在的御史台的,毕竟过去两年时间里,陈琦一个人贡献的KpI(被弹劾次数)都超过百次了。

    陈琦现在正在逐步的减小自己对御史台的影响力,让御史台官员们慢慢习惯没有他在的情况下,还能像现在这样认真的办差履职。

    陈琦早晚是要回南境的,等到他离京之时,这掌印左都御史的差事是一定要交出去的。他不可能在千里之外的丰都驿,遥制御史台的事务。

    现在的这些御史台官员们,身后有他这位中元帝国最年轻的郡王撑腰,他们行事自然是无所顾忌,不需要瞻前顾后,担心被人报复的。

    可是如果陈琦不在了呢,他们没有了撑腰的人,他们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无所顾忌,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陈琦才要慢慢的减小自己对御史台的影响力。

    同时,陈琦也找到了非常合适接掌御史台的人,将他带在了身边,亲自培养。

    “三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童音响起,一名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朝着暖房跑来。

    或许是因为跑的太急了,小男孩在进入暖房后,还是呼哧带喘的,头上都因为出汗,冒出了阵阵白气。

    “三,三哥,我,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