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古蜀国和纵目人存在的证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林渊看到玻璃墙面中那几位工作人员专注而认真的对一些碎片进行修复拼接,也不禁感慨道:“陈老师,这几位老师的工作也太认真投入了些,难怪能将这些碎片化腐朽为神奇!”

    “是啊,而且我刚才看着那位姐姐拼接碎片换了好几次,一点一点的试,特别有耐心!”

    文君站在林渊身侧,也忍不住点了点头附和道。

    她毕竟出生于香江,香江的历史大家都清楚,左右不过才是两百年,所以作为国人,她是知道香江人民的根是在内陆的,尤其是了解到了古代国内居然有这么恢弘的文化,也不禁心生感慨,对于陈研究员和他的同事们,也是饱含敬意。

    “是啊,这个树枝还算比较快的,十天左右,拼了大概一半,这个工作是需要特别细致的,有时候甚至也会遇到一些很拼的地方,缺少一点,可能就拼不到一起了!”

    陈研究员回头看了眼林渊和文君,笑着应了一句。

    修复馆毕竟专业性比较强,所以大家也就是看了个热闹, 简单的参观了一下后,就随着陈研究员继续前往后续的展馆。

    接下来的展馆就是三星堆博物馆最后一个展馆--青铜馆了。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精美恢弘,广博大气,除了综合馆外,也只有专门的一个展馆才能容纳的下了。

    同样,青铜馆的藏品虽然不如综合馆包含金器和玉器,但是依旧有多样足以称之为镇馆之宝的存在。

    例如现在众人面前的这两排大小不一、纹路精致的青铜面具。

    不得不说,林渊看到这么多青铜面具,亦不禁有些头皮发麻,感觉好像是三星堆的古人对于面具特别钟爱一般。

    陈研究员带着众人参观片刻,来到了前方主要展台。

    面前的两个展台之上,分别展览了两件精美古朴的青铜面具,之所以它们能成为c位,原因很简单,就是体型太大了。

    其中一件倒是像是之前看到的那些青铜面具一样,而有一件却是纵目的式样,让人看着忍不住啧啧称奇。

    陈研究员也笑着开始介绍道:“这一件商铜纵目面具通高66厘米,宽138厘米。整体呈方型,倒八字形刀眉,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异常于人!这个面具大家都看到了,这便是目前我们发掘出来的最大面具之一!”

    众人闻言,又不禁仔细端详了片刻。

    面前展台之上的青铜面具除了陈研究员着重介绍的尺寸和眼球部分之外。

    其耳尖部呈桃尖状;鹰钩鼻,口角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下颌前伸;额部正中还有一方孔。

    看着属实是颇为奇异。

    羊羊瞧着忍不住暗自嘟囔了一句:“这个样子也太怪了,和我们一点也不像!”

    声音虽然低,但是展厅之中本就是安静,众人听得也是十分清晰。

    丹妮有些好笑道:“上古人的容貌肯定和我们不太一样啊,都过去几千年了,要是一样我还以为你穿越了呢!”

    众人听到丹妮对羊羊的调侃,顿时忍不住哄笑了一阵。

    而直播间的观众们在感慨羊羊可爱之余,也忍不住好奇的刷了一波弹幕:

    “丹妮说的也对,但是这毕竟是咱们自己的老祖宗,差别不会太大吧?”

    “那谁知道呢,隔了这几千年了都!”

    “话说这个面具看着像是外星人一样!”

    “我怎么感觉是有人穿越过去带回去了一个望远镜,你看这眼睛像不像?”

    “等等,这个纵目状凸起好像是眼睛的外侧边缘,并非一整个眼睛啊?”

    “卧槽,楼上,你还别说,我也发现了!”

    “......”

    因为摄像师多给了几个特写,所以观众们看的也是分外的仔细。

    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这面具上,好像双眼的位置并非全部都直接凸出来,而是眼睛外侧边缘又凸出一部分成了面具上的纵目。

    这就有点奇怪了。

    林渊等人虽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却没有点出来,因为自己等人就是个业余参观的,和人家陈研究员他们这些专业的没法比。

    就在这时,阿宇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山海经中似乎提到了纵目国,难道和这些青铜面具有关?

    于是,阿宇就将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陈老师,我想起山海经中似乎有一个纵目人,难道这些青铜面具和纵目人有关?”

    “《山海经·海内北经》则记载了一种从目人,“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从目”两个字无法解释。而“从”在古代典籍中有时候作为通假字用,通“纵”,因此可以判定,这里也讲的是纵目人。所以这里还真是可能存在一些关联,不过我们目前还没有研究透,具体是没什么结论的!”

    陈老师听到阿宇的提问,笑着说了一句《山海经》的原文,然后又摇了摇头,表示目前研究没有那么深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