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棋局?棋手。(八)(2/2)
开始真正实行了。
哪怕张邈的名望在高也不可能凭借一封信得到这种效果,背后全靠他的各种许诺。
当然,原本这种事是不需要发生的,只要张邈守住南阳就好。
哪怕后来张邈过来投靠他,他也只是有了初步的想法,没有真的想要实行。
但韩遂的来信却真正坚定了袁绍的心思,他曾经以为那个不靠谱的联盟随着许攸的死亡和西域诸国已经结束了。
哪知道西域诸国有自己的小心思,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凉州。
韩遂又是他很早以前的盟友,让出凉州甚至就有他的一些建议。
当时袁绍建议韩遂让西域诸国当炮灰,击败刘辨占据长安。
没想到韩遂投降后就再也没和他联系,看来也有自己的想法在。
各方势力相互博弈,果实最后却落到了他的怀里,怎么可能不让他高兴。
特别是这次,以前这个计划袁绍是想用在曹操身上的,现在用到刘辩身上也一样,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接受刘辩的禅让,成为一个真正正统的皇帝了。
只要他得到了禅让,天下所有诸侯就都是反贼,王弋和他的约定自然也就不用遵守了。
什么檄文不檄文的,袁绍要的是“打你,就是该打你了”的效果!
接受禅让后,回头修理好自己那个倒霉弟弟,将传国玉玺拿在手里,他老袁家就是天下的正统继任者,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质疑!
要么怎么说运气好才是真的好,倒霉了很久的袁绍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运势。
只是他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心中有些不安。
韩遂是个有野心的人,不远居于人下。
而且韩遂和西域联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没人知道,他询问的时候韩遂语焉不详,也没说清楚。
他总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能通过某种解释串连在一起,得到一个荒谬而又合理的答案,至于答案是什么,他心里也不清楚,可长期谋划做执棋人的直觉让他感觉自己正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种感觉很不好,但是他又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
其实袁绍也想开了,这几年南征北战的经历让他明白有的时候阴谋真的不怎么管用,只要自身强大了,任何阴谋都没有意义。
所以他现在一心想要早点到长安,早点接受禅让,早点变得强大。
在去长安的路上其实只有两个困难阻挡着他,一个朗陵,另一个是武关。
在张勋的眼中朗陵就是一个可以绕过,对战局无关紧要城市,完全可以绕开,可在袁绍眼中就不一样了。
死磕朗陵不是为了后续的粮道,有南阳一郡就足够了 ,他要的是惩戒,要的是帝王威严。
朗陵豫州的县,豫州全境都是他袁绍的了,朗陵却投降了曹操。
这样不好,很不听话。
不听话的人就要受到惩罚。
袁绍已经想好了,准备对朗陵征缴重税,税率是其他地方的三倍,截止日期到他心情好了为止。
而且他要在朗陵开展屯田,朗陵的百姓就是民屯的基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他现在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打到长安去,拿走放在那里的正统。
为此,他对武关展开了不计代价的进攻,打算哪怕是用人命堆,也要堆出来胜利。
隆隆的鼓声震耳欲聋。
士卒们穿着几层厚实的布袍,扛着简陋的梯子向武关发起了亡命冲锋。
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只知道当兵吃粮,吃了袁本初的粮食,就要为袁本初拼命。
奈何夏侯惇早有准备,武关的还击堪称犀利。
箭如飞蝗,石若落雨。
一时间袁军成片成片的倒下,根本无法靠近城头。
袁绍看得眉头直跳,一批士卒上去,折损个一成后迅速溃散,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督战队试了,重赏也试了,士卒们并不愿意拼命。
要是保持这样的士气,攻下武关了,能坚持多久都是个未知数。
他很清楚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这也是他最气愤的地方。
这些愚蠢的士卒以为现在还是大汉呢,他还没能完全掌控人心,没能将自己的信念传递给治下的子民!
他也意识到自己有些着急了,但凡再过个两三年,效果要比现在好上不少。
可机会就在眼前,他不抓住很有可能就被曹孟德抓住了。
“收兵!”
袁绍冷哼一声,决定明日再战。
明日……他的器械就到了……
哪怕张邈的名望在高也不可能凭借一封信得到这种效果,背后全靠他的各种许诺。
当然,原本这种事是不需要发生的,只要张邈守住南阳就好。
哪怕后来张邈过来投靠他,他也只是有了初步的想法,没有真的想要实行。
但韩遂的来信却真正坚定了袁绍的心思,他曾经以为那个不靠谱的联盟随着许攸的死亡和西域诸国已经结束了。
哪知道西域诸国有自己的小心思,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凉州。
韩遂又是他很早以前的盟友,让出凉州甚至就有他的一些建议。
当时袁绍建议韩遂让西域诸国当炮灰,击败刘辨占据长安。
没想到韩遂投降后就再也没和他联系,看来也有自己的想法在。
各方势力相互博弈,果实最后却落到了他的怀里,怎么可能不让他高兴。
特别是这次,以前这个计划袁绍是想用在曹操身上的,现在用到刘辩身上也一样,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接受刘辩的禅让,成为一个真正正统的皇帝了。
只要他得到了禅让,天下所有诸侯就都是反贼,王弋和他的约定自然也就不用遵守了。
什么檄文不檄文的,袁绍要的是“打你,就是该打你了”的效果!
接受禅让后,回头修理好自己那个倒霉弟弟,将传国玉玺拿在手里,他老袁家就是天下的正统继任者,任何人都没有理由质疑!
要么怎么说运气好才是真的好,倒霉了很久的袁绍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运势。
只是他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心中有些不安。
韩遂是个有野心的人,不远居于人下。
而且韩遂和西域联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没人知道,他询问的时候韩遂语焉不详,也没说清楚。
他总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能通过某种解释串连在一起,得到一个荒谬而又合理的答案,至于答案是什么,他心里也不清楚,可长期谋划做执棋人的直觉让他感觉自己正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种感觉很不好,但是他又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
其实袁绍也想开了,这几年南征北战的经历让他明白有的时候阴谋真的不怎么管用,只要自身强大了,任何阴谋都没有意义。
所以他现在一心想要早点到长安,早点接受禅让,早点变得强大。
在去长安的路上其实只有两个困难阻挡着他,一个朗陵,另一个是武关。
在张勋的眼中朗陵就是一个可以绕过,对战局无关紧要城市,完全可以绕开,可在袁绍眼中就不一样了。
死磕朗陵不是为了后续的粮道,有南阳一郡就足够了 ,他要的是惩戒,要的是帝王威严。
朗陵豫州的县,豫州全境都是他袁绍的了,朗陵却投降了曹操。
这样不好,很不听话。
不听话的人就要受到惩罚。
袁绍已经想好了,准备对朗陵征缴重税,税率是其他地方的三倍,截止日期到他心情好了为止。
而且他要在朗陵开展屯田,朗陵的百姓就是民屯的基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他现在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打到长安去,拿走放在那里的正统。
为此,他对武关展开了不计代价的进攻,打算哪怕是用人命堆,也要堆出来胜利。
隆隆的鼓声震耳欲聋。
士卒们穿着几层厚实的布袍,扛着简陋的梯子向武关发起了亡命冲锋。
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只知道当兵吃粮,吃了袁本初的粮食,就要为袁本初拼命。
奈何夏侯惇早有准备,武关的还击堪称犀利。
箭如飞蝗,石若落雨。
一时间袁军成片成片的倒下,根本无法靠近城头。
袁绍看得眉头直跳,一批士卒上去,折损个一成后迅速溃散,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督战队试了,重赏也试了,士卒们并不愿意拼命。
要是保持这样的士气,攻下武关了,能坚持多久都是个未知数。
他很清楚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这也是他最气愤的地方。
这些愚蠢的士卒以为现在还是大汉呢,他还没能完全掌控人心,没能将自己的信念传递给治下的子民!
他也意识到自己有些着急了,但凡再过个两三年,效果要比现在好上不少。
可机会就在眼前,他不抓住很有可能就被曹孟德抓住了。
“收兵!”
袁绍冷哼一声,决定明日再战。
明日……他的器械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