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请进(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臣见君为朝。

    君见臣为会。

    王朝中,朝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是上下沟通的一座桥梁。

    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国运。

    朝会,通常是由皇帝主持,京中百官参与。

    而会议内容一般涉及皇帝的施政纲领、朝廷重大决策以及百官之间的议事。

    在这种集体国家事务的朝会中,皇帝会根据百官的建议做出决策。

    这些决策大部分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

    军国大事也好,党派之争也罢,参与朝会的百官都会极尽所能向天子展示自己的才学,也顺便表明自己的立场。

    与其说是皇帝在治理国家,倒不如说是最顶尖的一部分人因为各自利益从而决定国家的走向。

    那些位于权利塔尖的大人物,他们可以讥讽封建之中百姓愚昧不懂上层人物的良苦用心,但至少也该让百姓拥有一些发声的机会吧。

    可这个机会太过奢侈。

    百姓如牛马般被牢牢按在最底层,难有出头之日。

    就算有一两只鲤鱼跃龙门,凭借钻研苦读走向权力交战中心,也难逃世族的拉拢。

    金钱,不过是过眼云烟。

    身藏巨富者如同大海中的一条巨轮,风平浪静时天下太平,暗流涌动时惴惴不安。

    而权力,则像是存在上万年的巨石堡垒。

    总有人在源源不断的为其添砖加瓦,因地基深厚外表坚固而不受风雨侵蚀。

    如苏全这般,不为权只为了每月十两黄金,不知道是目光短浅,还是想要避免越陷越深。

    在隋朝还未建立之前,先帝得世家门阀拥护,这才一统南北,结束群雄割据。

    后王朝建立,先帝预感到自己的皇权受到掣肘,痛定思痛之下决定启用科举代替中正制,将选贤任能的权力收归中央,避免地方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不得不说,先帝不愧为三百年乱世中,横空出世的大英雄。

    一上任就把枪口调转,指向曾经的利益共同体。

    因为他知道,一个王朝要想长治久安,只能出现一个政权,那些乱七八糟心怀鬼胎的世家门阀才是纷乱的由头。

    为了利益,世族可以挑起战乱。

    同样为了利益,他们也可以重新建立王朝,与新帝共治天下。

    为了王朝安定,皇权集中。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天下人都有一条稳固的上升通道,而不是依附于各种世族之下。

    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难免操之过急。

    毕竟当时天下初定,时机还不成熟,百姓刚过上几天好日子,还没认清王朝和世家的利弊。

    快刀斩乱麻的前提是准确的思考和成熟的判断。

    所以,先帝的新政只是实施几年便无疾而终。

    而从科举中受益的天子门生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要么沦为世族门下,要么被排挤于朝堂之外。

    可到现在,王朝迎来第二位君王。

    他自认为当下的朝局已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下安定之际不免又生出削弱世族实力的想法。

    手握军权,当今皇帝一次又一次在朝会上旧事重提。

    在洛阳城的中心,一场事关天下百姓的未来,更是皇权与世族权力之争的新政即将在明日的大朝会上一锤定音。

    这一晚,崔命异常兴奋,没有像往常一样安排姿色绝美的侍女在身旁伺候自己,而是紧闭房门,独自一个人在书桌边翻来覆去的研究那个佝偻儒生交给自己的折子。

    这已是崔命第三次一字不落的看完折子。

    喝完一杯提神醒脑的热茶,手中的拨弄的佛珠也有了章法,仿佛心中有了不少的底气。

    他合上折子,其上所讲要点皆融会贯通。

    一想到明日大朝会,归附于其他世族门下的官员群起而攻之,崔命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是失了先机没错,说不定皇帝还会降罪于他。

    可谁不想做挽大厦于既倒之人,崔命注定要在百官面前大展身手,当着那些暗算之人的面一飞冲天。

    将崔氏这面大旗焊死在朝堂之上。

    从今往后,这朝堂上,崔命已经看到自己既一日三迁过后,再一次平步青云,直至荣登中枢。

    他将折子放于身后书墙的暗格之中,然后慢慢踱步来到房间三楼。

    此楼乃是整个府邸中最高建筑。

    登临三楼打开窗户便可将皇城周遭尽收眼底。

    而那些同为世族的府邸也遍布在皇城脚下,位置相较崔氏的府邸还是稍逊一筹。

    此时,月亮已过头顶,朝着西移。

    崔命于窗前站立,眼中只有那个灯火通明的皇城。

    距离朝会开始不过三个时辰了。

    崔命入礼部三年有余。

    虽是朝堂新贵又有崔氏撑腰,可在朝会论资排辈仍旧不算靠前。

    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