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一印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世民对朝臣们的心思很清楚。

    太子李承乾,能够得到朝臣们的拥护和喜爱。

    李世民也乐见其成,更愿意鼎力成全。

    于是,开心的笑道:

    “就依众卿所言,命太子高明为宣慰正使。”

    “谏议大夫尚书左丞魏征,左屯卫大将军程咬金二人为副,即刻前往灾区赈灾。”

    “户部尚书刘政会,火速征调钱粮,以备所需。”

    “并选址安置流民,以免发生骚乱。”

    “通令河东、淮南,巴蜀三地,火速运粮进京。”

    “朕希望朕之大唐百姓,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你们明白吗?”

    李世民一呼百诺,众臣纷纷离去,各自准备。

    李承乾的太子府里。

    陆德明,李纲,孔颖达,正与李承乾商量着什么。

    而李承乾,却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样子。

    不停的磨蹭着自己的屁股,嘴里还啰里啰嗦,不停的嘀咕着。

    “本宫为何要去?”

    “孤不想去,孤不去。”

    李纲耐着性子,对李承乾好言劝道:

    “太子殿下,如今蜀王,福王,齐王,均已在外历练。”

    “福王与蜀王,更是直接平灭了罗艺的反叛。”

    “再加上前段时间的功绩,福王如今之盛名,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假若太子殿下,依旧毫不作为的话。”

    “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恐怕比之福王,将大不如也。”

    “太子殿下,您希望如此吗?”

    孔颖达也在一旁连连劝说道:

    “太子殿下,此次渭河暴涨,河水倒灌,正是上天赐予殿下的好机会啊!”

    “只要把此次赈灾之事,完美解决。”

    “太子殿下的声望,必能盖过诸位王爷。”

    “哪怕是福王,也远不如也。”

    “太子殿下,机会难得啊!”

    李承乾嫌弃的撇着嘴道:

    “可洪灾一过,往往伴有疫病。孤……”

    李纲对李承乾微微一笑道:

    “无妨,臣虽老迈,但与太子走上一遭,也是可以。”

    陆德明在旁边急忙劝说道:

    “少师不可,怎敢劳烦少师亲赴灾区。”

    “不如就让学生陪太子去吧。”

    “学生必会护得太子周全。”

    孔颖达觉得陆德明抢了太子的台词,不屑的撇了撇嘴。

    李承乾也对陆德明的表现很不满。

    尊师敬老,本该是孤来表现的,你嘚瑟个屁。

    事情既已敲定,李承乾起身前去给母后请安。

    因为李承乾觉得,远行还是坐房车的好。

    虽然李承乾不喜欢李代本人。

    可李代制造出来的东西,李承乾却都很喜欢。

    尤其是房车,坐着就是舒服。

    所以李承乾,想借长孙皇后的房车一用。

    皇后寝宫内,李承乾说明了来意。

    长孙皇后听后诧异万分。

    “高明,母后的銮驾岂是你能坐的?”

    “你就不怕你父皇责罚于你吗?”

    李承乾撅着小嘴,手里不停的摆弄着茶碗说道:

    “房车又不是母后真正的銮驾。”

    “再说,母后把房车送与儿臣,不就没问题了吗?”

    长孙皇后,失神的看着自己,一直心爱的大儿子。

    一时之间,无法释怀。

    继子想着法的给自己送东西。

    又是香水又是蛇油膏的,对了,还有半截裤腿。

    亲儿子却想着法的问自己索要东西。

    到底哪一个才是自己的亲儿子?

    “好吧!既然你喜欢,你就拿去好了。母后会与你父皇说明的。”

    长孙皇后,最终母爱使然,满足了李承乾的心愿。

    看着兴高采烈的李承乾,坐着马车渐渐远去。

    长孙皇后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

    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李代终于抵达了灵州。

    灵州,地处黄河东岸。

    地势平缓,水系发达。

    刨去黄河不说。

    龙溪江,滔江,资江等支流,横贯其间。

    秦汉之时,建造的三大干渠,使得农田灌溉,更为方便。

    灵州湖面广阔,牧草丰富,阡陌纵横。

    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如今,虽是初春。

    却依然显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好一片大好风光,好一片田园诗画。

    李代从来没有来过这边。

    即便是在没穿越前,也没有来过。

    原本以为靠近蒙古高原,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