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自作聪明的后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俘虏说了那么多的话,大家一个字都没有听懂,就是云州二字,大家却都听得是清清楚楚。

    “王爷,果真如您所料,这支突厥大军的目标,果然是云州城方向。”

    云州?突厥人为什么会选择攻打云中城呢?

    “刘能,你与小爷仔细说说这云州城。”

    “诺!”刘能应声说道:“这云州城毗(pi)邻榆林郡,而这榆林郡,乃是梁师都通往突厥的门户之所在。王爷,据末将猜测,这支突厥大军,并非是要夺取云州城,而是想从榆林郡进入梁地,是突厥派来支援梁师都的人马。”

    “哦?突厥人不是来攻打云州城的?你有何依据作此判断?说来听听?”

    “王爷,这云州城,乃是我大唐与突厥之间,往来的重要门户之一,常年驻有大军把守。若遇战事,还可以从朔州,代州二州,调配大量兵马支援。是以,突厥人若是想要拿下这云州城,没有十几二十万的部队,休想。”

    (其实,彼时的云州城,仍在后隋手中,而后隋,由萧美人萧皇后所建立,存在时间为公元620-630年,也就是在贞观四年的时候,才被李世民所灭。至于单于大都护府,丰州等地方,此时仍在梁师都的手中。笔者为了方便故事的发展,就把云州城等地方,提前还给了大唐,请各位读者见谅海涵。)

    原来如此。

    李代听完刘能的解释,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可是,要如何才能准确的找到云州城的位置呢?

    李代把目光再度汇聚在了俘虏的身上。

    “你们的,沿着这条河水,哗啦哗啦地走,就能,呼呼啦啦地到达云州城了吗?”

    这突厥语说的,令大家直撇嘴。

    王爷您可真能糊弄人呐!

    加上两句拟声词,突厥人就能听得懂汉话了?

    真是傻子看傻子演戏,两个糊涂蛋。

    可是这个突厥俘虏一点儿也不傻,他不仅看懂了李代比划的是什么意思,还准确的说出了答案。

    “欧耶欧耶,狗挡人死坐软卧,呜呼呜呼云州地哇啦哇啦!”

    李代听完他的回答,开心的笑道:

    “哦了哦了,你地嘀哩哒啦的咕嘚咕嘚,呵呵~。”

    李代笑过之后,转头对刘能吩咐道:

    “刘能,快点儿把他处理掉,我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

    “诺!”

    拜佛的香,还没有点燃呢,刘能已经带着人回来了。

    望着已经骑跨在马上的李代,刘能双手抱拳行礼道:

    “王爷,全都弄好了,我们现在就走吗?”

    “嗯,”李代伸手一指北方,对大家说道:“先向北走一个时辰,然后再向东走一个时辰,以防突厥人发现我们的踪迹。最后再向南,顺着这条河走,我们就能回到云州城了。”

    这条河的名字,李代不记得,也不知道。

    但是这条河在历史上,却是大大的有名。

    此河名曰饮马河,它西起蒙古草原丰镇,流经一百多公里后,再贯穿大同东境,最后汇入桑干河中。

    这条河流在大同境内被称之为御河,也是大同市的母亲河。

    关于御河,大同有好些个传说,有的说是凤凰……

    一行人,扔车从简,能丢的东西,全都丢掉,就连吃饭的家伙事儿,也只剩下一人两根筷子,连碗都扔了。

    尽管李代和刘能做起事情来,都十分小心,但是突厥人还是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俟斤大人,丢失的族人找到了,尸体就藏在土丘下面的石堆里。另外,小的们还发现,这里有汉人待过的痕迹。”

    “哼!本大人就知道是汉人捣的鬼,走,带我去看看。”

    几十人,很快便出现在已经熄灭的火堆旁,十几只瓷碗碎裂的残渣,在阳光下,闪烁出刺眼的白光。

    被拆解成破烂的板车,斜躺在一块大石旁,好像在为浴火焚身做着热身准备。

    他奶奶的,这是早就为逃跑做好了准备,连一块像样的木头,都没有留下。

    “可观察到汉人逃跑的方向了吗?”

    “是的,俟斤大人,依小的看,这十几名汉人,应该是向北逃了。”

    “哦?怎么说?”

    “俟斤大人,汉人自作聪明,以为将他们的马蹄印,隐藏在我突厥大军已经走过的路上,就不会被我们发现,却忘记了马蹄也有前后之分,正反之分。印迹虽然有些混乱,但是仍然很好辨别。”

    “哈哈~”

    此人在听到报告之后,仰天大笑道:

    “汉人就是这样,喜欢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论起懂马知马,他们岂是我们突厥人的对手。你安排个人,回去给可汗送个信,就说我们已经发现十几名汉人奸细的踪迹,本俟斤大人已经带着人马追下去了,让可汗不必担心,只需两日,便能解决干净。”

    李代等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行踪已经暴露,仍不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