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孤峰断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它们会欢迎老朽?呵呵~那是不存在的,它们不跑出来给老朽捣乱,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作为一名有事儿没事儿就往山上跑的人,孙思邈对此十分清楚。

    得了,火狐狸都已经跑了,那我们也赶紧上路吧!

    “爷爷,这里实在是太难走了,根本就没有路嘛!”

    孙思邈带着大家,没有走有路的山前,而是绕过山脚,穿过一段崎岖狭长的山谷,直接来到了太乙山的里面。

    这里荆棘密布,树高林密,人迹罕至,自然无路可走。

    冬梅的双手,不是用来拨拉遮挡前路的树枝,就是为了向上攀爬,而去抓住那些高高凸起的山石,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双手不够用,哪里还有余力去搀扶孙思邈。

    不过孙思邈有木棍扶着,倒也能行动自如。

    “丫头,山前峪口的太乙宫里,有不少老朽的故人在那里修道。若走山前,必经太乙宫。你说,他们见到老朽,会不会强留老朽问道?所以呀,还是避开他们的好,省得麻烦。”

    孙思邈口中所说的太乙宫,位于陕西秦岭翠华山的脚下,而翠华山,也只是终南太乙山中的其中一座山峰而已。

    太乙宫始建于汉武帝于元封初(公元前110)年,成因是因为汉武帝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位太乙山神与他讲经说道,于是第二年,他便在终南山大和峪口翠华山的脚下,兴建起了太乙宫,以祭太乙山神。

    太乙宫直至光熹元年(公元189),才有道士入宫修道。

    孙思邈和太乙宫里的道士所修之道,大有不同。

    一个看重的是天地水,重在自然,与天地相亲。

    据说,元夕日(正月十五为天官诞辰之日);中元日(七月十五为地官诞辰之日);下元日(十月十五为水官诞辰之日),便与道教有关,笔者也不知其内容的真假。

    不过后世的道教,之所以没有佛教昌盛,大体也与道教的理念有关,这些内容以后再说,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孙思邈修的是天地人道,重在入世,与人为亲。

    在他看来,不修人道,太过孤芳自赏,难成大道。

    不是有那么一句古话吗?

    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以孙思邈不想与他人争论,也就不愿意与之见面,这是正常人做出的最正常的选择。

    只是这样一来,进山的道路,无端端的便多出一大截难行的路来,让大家都跟着他多受了不少的苦。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搜寻,孙思邈一行人收获颇丰。

    松针、松脂、云母、黄精、灵芝、茯苓、何首乌、太白米、太白梅、太白茶、紫色狼毒、独角莲、天蓝星、龙凤草、铁筷子、党参、当归、川芎、白术、黄芪、黄连、金银花、贝母、茯苓、杜仲、天麻、凹舌兰、手参、绶草、石斛等等等等,采摘了满满当当几十大筐。

    (里面的药材名录,有许多与季节不符,不过笔者只是想要表明太乙山药材之丰富而已,请读者切勿较真,多谢!)

    孙思邈担心药材的药效会有所流失,所以,所有药材均用药材生长附近的苔藓包覆,只是这样一来,福王府府兵们的负重,便又无端端的增加了不少重量。

    当所有人都以为药材采收了这么多,此次采药之旅应该快要结束的时候,孙思邈却下了一道,令他们倍感绝望的命令。

    “继续向山顶进发。”

    此道命令一下,不仅府兵们不解,就连冬梅也流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来。

    “爷爷,我们进山都快一个月了,采收了如此多的药材,难道这些还不够用吗?”

    既然有人不明白,那就必须得跟他们解释清楚,要不然他们就会别扭,进而便会产生矛盾,那对以后的行事,十分不利。

    “丫头,爷爷我还需要解毒之药云雾草、毒莲、铁灯苔、四梁八柱和大黄。尤其是大黄,具有夺关斩将之功,犁庭扫穴之能,是必不可少的解毒圣药,而这些药材,大都生长在高山之上,云雾以里,丫头,你说我们能不继续向上吗?”

    四梁(君梁)八柱(臣柱)不是指一味药材,而是四加八,一共一十几味药材。

    其中包括桃儿七、长春七、金牛七、铁牛七、尸儿七、朱砂七、红毛七、盘龙七、太白三七、竹根七、凤尾七、大救驾等。

    (这些药材具体的生长环境,笔者也不知道,权且就这么着吧。)

    孙思邈没有明说为何需要这些解毒之药,但是他知道,冬梅一听就会明白。

    只要关乎李代性命的事儿,就是要冬梅上天入地,她也会在所不辞,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她也会在所不惜,否则她就不会亲自上山,为李代采药来。

    “好!那我们就继续登山,一定要把您所说的这些种药材,全都找到。”

    全部都找到,太不现实,能够找到一半,便已是万幸,都应该沐浴更衣,谢天谢地了。

    不过这些心里话,孙思邈并没有说出来,免得打击到大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