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爰以兹辰,敬祈洪造(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眼见快到了大平台,皇帝又将目光落到王世贞身上:“王卿,今日的史,由你亲自记。”

    王世贞闻言,不由精神一震。

    他如今的身份,一般只做起居注的审核与修饰,并不需要亲力亲为。

    只有每逢大事的时候,皇帝才会让他捉笔。

    又到他浓墨重彩的时候了!

    王世贞也不含糊,当即便将中书舍人何洛书手中的纸笔,一把拿了过来。

    他看着上面一句“大学士马自强病笃,上温言宽慰”,不由摇了摇头。

    他站在原地,随手将礼部最近推行的句号改成了逗号,在后面添了一笔“执手同行,一如七载携手并进,君臣触情凝噎。”

    王世贞满意放下笔,这才快步追上皇帝。

    ……

    “天星见异,朕反躬自咎……”

    皇极殿前。

    百官恭列,皇帝居高列下,声音宏亮地述说着今日集会的由来与去处。

    朝臣们看着皇帝,神色各异。

    这还是第一次见皇帝因为星象而反躬自咎的。

    以往也不是没有过天象示警。

    隆庆六年就有两次。

    当时拿星象说事的胡涍,坟头草已经三尺高了。

    万历二年也有一次。

    奈何皇帝直接拿宗师身份压人,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批得体无完肤。

    上奏的御史,更是被按着头拜入了李贽门下,一直深造到现在。

    万历四年同样有彗星划空,这次御史学机灵了不再出面,而是让钦天监占卜,解读谶纬。

    当然,钦天监的下场也看到了,世袭的饭碗,被生生给祸害成了开科设考。

    如此蔑视天意的皇帝,竟然破天荒地要祈告上天,实在令人费解。

    直到皇帝动身,在前头领着群臣往南郊而去的时候,众人终于按捺不住,开始隐蔽地交头接耳。

    一行人出了午门,走到六部衙门外的千步御道时,沈思孝将艾穆往旁边稍微拉了拉。

    “陛下这是终于迷途知返,想借此示好?”沈思孝几乎将脸都贴到艾穆脖子上去了,声音放得很低。

    两人都是刑部主事,微末小官,在队列最后并不起眼。

    艾穆只觉脖子上一股热气吹来,缩了缩脖子。

    他假作哈欠捂着嘴,让声音往后传去,小声道:“好像是,恐怕皇帝也明白什么叫大势不可逆了。”

    沈思孝欣慰地点了点头:“正好趁热打铁,稍后咱们一齐上奏,让元辅回湖广守制。”

    艾穆撇过头,往前指了指:“还有高仪、吕调阳、马自强之辈。”

    “老弱病残,还盘桓内阁,这不是栈恋权势又是什么?正好趁此机会,让陛下一并罢黜了。”

    这些年也不是没人弹劾这些栈恋权势,不肯致仕,奈何都被皇帝留中了。

    正应该让皇帝一并拨乱反正了。

    沈思孝深以为然地颔首:“届时推举阁臣,只要不是这些媚上的佞臣,朝局便回到正道了。”

    艾穆沉吟片刻:“赵锦赵公,天性孝友,内行醇备,希望申时行那厮能慧眼识珠。”

    赵锦敦厚长者,行事温和,礼部左侍郎的位份也够。

    沈思孝跟着道:“还有陆光祖陆公,怜才仕事,有古大师风节,可当阁臣推举之一席。”

    陆光祖是刑部左侍郎,已经将张瀚那个无能之辈压制,在刑部言出法随了。

    两人小声谈论,外人自然听不见。

    毕竟祭祀的队伍,有千人之多。

    除了六百余朝臣外,还有玉、金、象、革、木的仪仗,乃至司教坊的鼓乐,金吾卫的兵旗,内廷的画师工匠等等。

    绵延数里,盛大煊赫。

    一行人走过天桥——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为天桥,主御风雨水道,天桥是皇帝祭祀专用通道,始建于前元。

    行走在前列的赵锦看着皇帝的背影,暗道可惜。

    他本是打算今日以天象之事上奏皇帝。

    以他六部堂官的身份,皇帝不可能像御史一样,轻描淡写就糊弄过去,必然要有所回应——当初他就以日食进谏过世宗,同样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

    至于后果?

    要么他入阁,要么为皇帝所恶。

    前者自然好,后者也没什么好畏惧的。

    世宗当初气得怒发冲冠,喝骂他赵锦“欺天谤君”,一副欲杀之而后快的模样。

    结果呢?最后也不过草草革职了事。

    风头一过,自然有朝官会记得他的付出与名望,将他复起。

    而如今这位皇帝,虽说有些刚愎自用,但总归没有世宗皇帝的狠辣。

    他一切都算计好了,连奏疏都还在袖子里。

    谁知道,自己还没发力,皇帝一大早就主动低头,要步祈南郊。

    实在可惜了这次筹谋已久,为天下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