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循循善诱,半推半就(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问题是,这是慷冯保之慨!

    届时冯保会怎么想?会不会迁怒与他吕调阳,甚至是新政?

    他对太监没什么好感,甚至觉得皇帝的考量是对的。

    若是寻常时候,他就应了,但是如今……所谓大局为重啊。

    冯保事小,新法却事关大局,他就怕这新法被搅黄了!

    这下,当真是骑虎难下,两头不是人!

    朱翊钧开了透视,也明白吕调阳的顾忌。

    继续加大力度,给吕调阳松绑。

    他不着痕迹开口道:“朕知道元辅德高望重,哪怕是为了他好,让吕卿弹劾,心中必然闷闷不乐。”

    “但是……朕必不会忘吕卿所作所为,吕卿日后但有所请,朕定像支持张阁老、支持考成法一般待之。”

    别管冯保了,看看朕。

    张居正认证的,支持新法的,仁义圣德的。

    再说,冯保最多可能记恨你办事不力,那也只是可能啊。

    说不得冯保想着自己有太后罩着,东厂手拿把掐,根本不放在心上呢?

    可你要是不从,一心想着搅混水,你让才跟你交心的朕怎么想?以后还怎么支持新法?

    再者说,一并削弱了高拱与冯保,难道不符合新党的利益?

    吕调阳只觉刺耳——不会忘了吕卿所作所为。

    他本就在迟疑,这下更是犹豫不决。

    这下不得不权衡冯保跟皇帝的态度了。

    仔细想了想,猛然发现,似乎也不是不行。

    皇帝的支持,分量自不多说……

    至于冯保,他吕调阳又没落井下石,明眼人都知道是高拱的人弹劾。

    自己虽然没有及时援手,却也只能说是事发突然,冯保未必真能怪到他头上来。

    再者说,届时再补救一番,未尝不能安抚冯保。

    重要的是,要是他不顾方才的默契,搅动浑水,必然恶了皇帝……而且还不让走啊!

    想到这里,吕调阳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这是骑虎难下,已经错失援手冯保的机会了。

    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陛下有命,臣安敢不从,这也是为了元辅身后名着想,怎会为难。”

    朱翊钧这才放松下来,总算是按住吕调阳,不必担心他在李太后面前说胡话了。

    若是吕调阳跟他打太极,非要想着冯保站台的话,那待会就只能让朱希孝单独作陪了。

    还好,自己想通的话,各自面上都好看些。

    他连忙热络地抓住吕调阳的胳膊。

    热忱道:“吕卿果然肱股之臣,日后治理国家,还要依靠吕卿。”

    “何止是元辅,届时若真能让大明再度兴盛,朕未尝不能再起凌烟阁,全了诸卿的身后名!”

    朱翊钧行走在前,挽着吕调阳的胳膊,几乎有拽着走的意味。

    结果这话一出,分明感觉身后这位老臣,步伐轻快了不少。

    甚至反手抓住了他的手,在胳膊上紧紧握了握。

    啧,人呐,总是事赶事。

    注1:户科给事中曹大野论大学士高拱大不忠十事……自拱复用,即以复仇为事。昔日直言拱罪如岑用宾等二三十人,一切降黜,举朝善人为之一空。其不忠三也……自拱掌吏部以来,其所不次超擢者,皆其亲戚、乡里、门生、故旧。如副使曹金,其子女亲家也,无一才能,乃超升至刑部侍郎。给事中韩楫,其亲爱门生也,历俸未久即超升为右通政。其他任其所喜超用者,不可胜纪。其不忠四也……科道官乃陛下耳目,大臣之所以不敢为奸者,赖此也。拱乃欲蔽塞言路,任其所为。故每选授科道,即先于部堂戒谕,不许擅言大臣过失。此上蔽陛下耳目,以恣其奸恶之计。其不忠五也。今科道官多拱腹心,凡陛下微有取用,即交章上奏;至拱罪恶,皆隐晦不言。故内外皆知有拱,而不知有陛下。此其结党为恶,其不忠六也昔日严嵩止是总理阁事,未尝兼吏部之权。今拱久掌吏部,不肯辞退,故用舍予夺皆在其掌握中,升黜去留惟其所欲。在外抚按之举剌不计,在朝之清议不恤。故其权之重,过于嵩;而其引用匪人,排斥善类,甚于嵩。此其专权效恣,不忠七也。以下略……

    ()

    <!-- 翻页上aD开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