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箭双雕,鞘里藏刀(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等气魄,某立刻回蕲州举事,响应东安王!”

    啪!

    话音刚落,就是瓷器碎落的声音。

    朱显梡错愕之下,茶杯失手砸在了地上。

    他终于回过神,连忙给朱常泠拉住!

    迎上朱常泠疑惑的目光,朱显梡才没好气道:“不是这个意思!”

    他急得直跺脚,好大力才给朱常泠又按回桌案前:“不是让你学造反的故事!”

    朱常泠皱起眉头。

    朱显梡见其这幅蠢样,暗自恼恨——果然得是这种蠢货,才会被自家弟弟夺权。

    他稳了稳心绪,将话题拉回正途:“我指的,不是成祖造反,而是成祖因何而反……”

    朱常泠有些转过不弯来,理所当然道:“因为建文皇帝凌迫我等宗室啊!”

    朱显梡点了点头,意味深长:“是啊,建文皇帝凌迫宗室,与如今何其相似?”

    朱常泠仍然不明白,即便如此,又能如何?

    相似就造反啊!可方才不是不让吗?

    朱显梡看了一眼这重孙辈的神色,无奈地叹了口气。

    干脆自顾自解释了起来:“如今这位万历皇帝与建文皇帝的所作所为,相比之下,别无二差。”

    “都是鸡蛋里挑骨头,找我们的错处,想将我们的封地、庄园、宫殿,全都收回去罢了。”

    “区别只在于,今上心思奸诈,知道分化击破,这才特意只欺辱湖广的宗室。”

    “就是因为建文榜样在前,若是做得太过,逼迫太狠,寒了天下宗室的心,那未尝不会有成祖第二,再差,也能打烂半边天下!”

    朱常泠隐隐抓住一些脉络,若有所思。

    他想了想,终于恍然大悟:“所以,不仅要跟皇帝上奏,还要串联别省宗室,告诉他们唇亡齿寒!”

    朱显梡已经彻底放弃这位世子能跟上自己的思路了。

    他低头翻了个白眼,又重新抬头,和颜悦色地解释道:“且不说可不可行的问题,便是耗时,根本都来不及。”

    朱显梡顿了顿,终于提及重点:“与其串联,不妨发生点大事,让他们兔死狐悲,将自己代入彼时成祖的位置上去。”

    朱常泠瞪大眼睛,嘴巴忍不住微张,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难怪东安王说,可惜朱希忠没有杀了岷王。”

    朱显梡摇了摇头:“如此还不够,总归有个张楚城案的借口顶在前面,人心思安,总归会自己劝慰自己。”

    “本来打算用岷王府的事情加点料,但如今想来,不如将事情做绝!”

    他看向朱常泠,神色莫名:“不妨……重演湘王之事,如何?”

    朱常泠腾然起身。

    湘王!太祖十二子!

    当初建文削藩,其人便是阖府自焚而死!

    天下宗室震动,成祖兔死狐悲,终于才下定决心靖难。

    此事一出,声势自然无需多言!

    别说逼退钦差了,皇帝这个万寿节还能不能过好,都是两说了。

    至于如何重演湘王故事?

    当初湘王封地,便是在荆州府!

    他这个荆王世子,哪里还不明白朱显梡叫他前来,所为何事!

    他神色阴晴不定,涩声道:“东安王想让某荆王府上,也来个举家自焚?”

    湘王故事,自然是能振动天下宗室的!

    问题是,上称的筹码,未免让朱常泠有些难以接受了。

    朱显梡也不抬头,重新拾起茶壶,给自己斟茶。

    意味深长道:“世子寻到我门前,为我办事,不就是想让我为你上奏陈情,与你那王弟争夺亲王之位?”

    “如今我帮你‘劝服’他们自焚,岂不是一箭双雕?”

    荆藩局势的复杂程度,不比如今楚藩小。

    故荆王朱翊钜,隆庆四年二月就驾鹤西去了。

    但其人死前,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上奏给穆宗皇帝,说是世子朱常泠不孝顺,请求由次子朱常信,管理荆王府事。

    至于哪里不孝顺?反正荆王没说。

    穆宗是个不问世事的,一见老亲戚上奏,什么都不过问,大手一挥就同意了。

    但偏偏无论是荆王,还是穆宗,都压根没提过废世子的事情。

    以至于,如今的荆藩,亲王世子是长子朱常泠,而掌府事,却是二子朱常信。

    双月同天,必有大乱。

    这情况自然免不了一番争斗。

    朱常泠手段尽出,却始终抵不过智谋不足。

    如今府内已经渐渐统一了声音,都有意废世子,让二子朱常信继位。

    甚至都开始准备让府上的长史、太监给宗人府呈请了。

    理由都是现成的——朱常泠不孝,不可以继王位。

    这才让朱常泠不得不朝外寻求支持。

    找到了楚王府。

    才能不足,又有亲王之位吊着,能干出什么事情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