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色,肃然道:“让屠羲英进来。”

    不多时。

    一名五十岁上下的绯袍官吏,跟在邓以赞身后,缓步走了进来。

    屠羲英官场厮混已经十余年,官居正四品,眼下皇帝突然召见,他自然也知道没好事。

    却还是神态淡然,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臣鸿胪寺卿屠羲英,拜见陛下。”

    朱翊钧仔细打量着来人。

    只见其仪表端庄,轩然堂堂,也是一副好卖相。

    朱翊钧并未直接问罪,甚至未提起正事,反而闲聊起来:“朕记得,屠卿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屠羲英从容应对,回道:“敢让陛下挂怀,臣确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南直隶籍贯。”

    无端提起籍贯,自然不是他自豪。

    而是皇帝突然驾临吏部,端坐考功司,必然是为了考成法。

    这等察考官吏,历来是排除异己的好时机。

    他自忖以皇帝对南直隶人士的偏见,八成是要借题发挥了,这才早做心理准备,坦然受之。

    朱翊钧听罢,点了点头,又随口问道:“那彼时屠卿不远千里入京会试,考取功名,是何种初心?”

    做官总有原因嘛。

    为了改变世道也好,光耀门楣也罢,乃至想做个人上人,都是如今的主流价值观。

    到了个人身上,甚至还能找到数种理由。

    本是好答的事情,但屠羲英听了皇帝这个问题,却骤然愣住。

    随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才神态恭谨,语气棒读地答道:“陛下,臣当初考取进士,乃是为了施展所学,上报国家,下牧百姓。”

    屠羲英语罢,没受过中枢磨砺,官阶较低的几名户部员外郎,有些忍不住,将头颅埋到最低,咬着牙让自己不笑出来。

    还是一众辅臣、侍郎、庶吉士学养更好,面色不改。

    朱翊钧也习惯了这种官话,状若认可地点了点头。

    正当屠羲英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皇帝的声音再度传入耳中。

    “既然屠卿当初有此志向,那如今为何却说,‘官可一日便弃,学不可一日不讲’。”

    “屠卿是已经不愿再上报国家,下牧百姓了吗?”

    话音一落,屠羲英愕然变色。

    不止是屠羲英,温纯与申时行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是有备而来啊!

    屠羲英四品官身,吏部是不能直接评其不合格的,只能给出一个“不职”的考语,合不合格由皇帝说了算。

    但这考语只是针对屠羲英旷工、不办公事、不签署公文等。

    这句“官可一日便弃,学不可一日不讲”,可没写在上面。

    再者说,这种话,除了私下说说用来邀名养望,谁没事公开说?

    这不是锦衣卫听的墙角还能是怎么回事?

    申时行温纯能想到,一众庶吉士,自然也有不少人能想到。

    吴中行有些惊惧地看着皇帝的背影。

    赵用贤四下张望,抬头检查房梁上有没有什么人影。

    朱翊钧无视了这些动静。

    见屠羲英半晌没有说话,追问道:“屠卿,你若是口中说官位一日可弃也就罢了。”

    “但你身为鸿胪寺堂官,这一年里,坐班时日不足半,整日周游于寺庙道馆,讲经布学。”

    “屠卿,朕实在是好奇,既然不欲做官,当初为何要考取功名?”

    他静静看着屠羲英。

    这一轮考成里不合格的,以这种人最多。

    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不仅不贪污,反而还有清廉的名声,甚至经常批评这个专权,那个幸进,俨然一副清官的做派。

    但问起本职工作呢?

    那不好意思,本官不慕功名,本职工作也不想做。

    不做事,自然也不会犯错。

    尸位素餐,俗称的占着茅坑不拉屎。

    搞得各部日常运转,有时候经常出问题。

    就拿前次万寿节来说,来上贺的使臣可不止朝鲜这个孝顺儿子,别的藩国也来了人的。

    但屠羲英那几日讲学去了,万寿节当日才给各藩国安排去赴礼部的宴,朝鲜都吃完走人了!

    更可气的是,这种所谓“不慕功名”的人,往往还能得到士林交口称赞,升官飞快。

    屠羲英从容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低眉垂目,沉默不语。

    过了好半晌,屠羲英才缓缓道:“陛下,臣不是不欲做官,实是水土不服,一到鸿胪寺坐班,就身体不适。”

    “臣请回南直隶。”

    朱翊钧差点气笑了。

    死猪不怕开水烫是吧?

    搞了半天,考取功名是为了衣锦还乡,等着退休享福?

    这厮历史上就是这个月溜回南直隶的——“鸿胪寺卿屠羲英,以水土不调改补南京衙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