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相濡以沫,河倾月落(3/4)
再加上,地方土官自成一派,水泼不进;中枢流官又以堪磨资历为主,多是打着两头不得罪的心思。
若是不提前下地方梳理派系,收揽权力,那届时即便硬要度田,也必然会隐患重重,说不得还要被地方做账面功夫糊弄了事。
当然,道理是这个道理,却也不能突兀地一股脑将地方巡抚全换了去,否则就要中外骇然了。
甚至于,连中枢的心腹外放,都要有合理的理由,才能行云流水。
所以,这才有了梁梦龙趁着彼时的大案,调至湖广,海瑞借着年关时候四川江油县知县常春乔所揭发的一案,巡抚四川这些遮掩。
而山东的局势比这两省更复杂些,殷士儋在盐政上会帮着皇帝做事,在度田这种触及到自己身家的时候,未必不会搞小动作。
既然皇帝要给殷士儋面子,那张居正只好查漏补缺——趁着士林对翰林院的非议,将有这个资历压制殷士儋的王希烈,顺势外放去山东了。
王希烈静静听完张居正一番解释。
片刻后,才问起缓缓开口:“几年后度田?”
张居正沉默片刻,才模棱两可道:“等京营再操练操练,快了。”
他没有明说什么时候。
王希烈嗯了一声,也心照不宣地不再追问。
两人又静坐了稍许。
天已经完全黑透。
张居正缓缓站起身来,朝王希烈拱手一礼。
王希烈安坐不动,坦然受之。
等张居正转身离去后,他才仰头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
皇帝婚礼大典,虽然是排在三月,但从皇帝选定皇后的那一刻开始,之后的每一日,都在皇帝婚礼的礼仪之内。
十二月以来。
针工局忙碌着给帝后量身织造大典当日的衣冠。
顺天府连夜选出临时府邸,用以暂留京城的皇后家人。
礼部日以继夜教授着皇后父母大典当日的礼仪。
司礼监来着奔走,布置乾清宫以及后家府邸。
尚膳监早早开始挑选起合适的酒金爵果。
训练仪仗的金吾卫、锦衣卫。
撰写册文的翰林院。
总揽大典的礼部。
被邀作长者的勋贵。
再加上时间贯穿正旦、元宵,整个北京城可谓如火如荼。
皇帝作为主角,自然也免不得被两宫、内廷、外朝到处支使。
试衣服、排练、讲解礼仪、教授同房等等事,直接让皇帝从早忙到晚。
也正因如此,今年皇帝跟内阁、六部的年终议会,也一度推迟到了二月。
“张卿,你与大理寺梳理刑狱不仅是你的大功,更是你的大德,朕与朝臣、百姓,都有目共睹。”或许是赶时间,朱翊钧语速稍快,回应着刑部这一年的功果,“但朕去年让你探究法司理论之因果,并不是在责备国朝法度不全,让你胡乱订立律令的,这是乱政!”
朱翊钧语气很重,他是想让刑部搞法理,结果这厮竟然去搞运动式立法。
他有心解释一下什么叫法理、法益,什么叫法的渊源。
但转念一想,土壤不成熟也就罢了,他自己本身也不太懂。
只好留下一番“将律令结合近来盛行的认识论、实践论等学说,探究法之根本”之类的话语,而后便摆了摆手,让张翰跟刑部自己去悟。
张翰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如蒙大赦地坐了回去。
另外五部已经发过言的堂官,看着唯一挨了训的张翰,不由投去同情的眼神。
朱翊钧训完张翰之后,又环顾众人:“还有一事,朕稍后还要去演练朝见礼,便长话短说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吏部尚书陆树声致仕的奏疏,朕已经准了,如今天官缺位,诸卿可有人荐来?”
众人都朝申时行看去。
这是吏部的本职,理应吏部荐人,但或许是为了避嫌,有望此位的申时行,此刻正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与他无关一般。
众人又朝内阁看去。
吏部不说话,也只有内阁有这个资格了。
奈何内阁的四位辅臣,也默不吭声。
好一会过去,都无人应声。
这时候皇帝有了动静。
只见皇帝大手一挥,独断道:“那便元辅代掌吏部罢!有合宜的人选,再议拟来报。”
众人闻言一惊。
只见皇帝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内阁众人则是面无表情。
显然是早有默契。
但,高拱旧例在前,首辅掌吏部,可不是什么好事。
户科都给事中陈吾德张口欲言。
朱翊钧直接开口打断:“诸卿都是朕的腹心肱骨,朕便直言不讳了。”
“去年一年什么都好,兵部在北方指挥得好,礼部儒学道统正得好,工部水系治得好,户部财赋收的好
若是不提前下地方梳理派系,收揽权力,那届时即便硬要度田,也必然会隐患重重,说不得还要被地方做账面功夫糊弄了事。
当然,道理是这个道理,却也不能突兀地一股脑将地方巡抚全换了去,否则就要中外骇然了。
甚至于,连中枢的心腹外放,都要有合理的理由,才能行云流水。
所以,这才有了梁梦龙趁着彼时的大案,调至湖广,海瑞借着年关时候四川江油县知县常春乔所揭发的一案,巡抚四川这些遮掩。
而山东的局势比这两省更复杂些,殷士儋在盐政上会帮着皇帝做事,在度田这种触及到自己身家的时候,未必不会搞小动作。
既然皇帝要给殷士儋面子,那张居正只好查漏补缺——趁着士林对翰林院的非议,将有这个资历压制殷士儋的王希烈,顺势外放去山东了。
王希烈静静听完张居正一番解释。
片刻后,才问起缓缓开口:“几年后度田?”
张居正沉默片刻,才模棱两可道:“等京营再操练操练,快了。”
他没有明说什么时候。
王希烈嗯了一声,也心照不宣地不再追问。
两人又静坐了稍许。
天已经完全黑透。
张居正缓缓站起身来,朝王希烈拱手一礼。
王希烈安坐不动,坦然受之。
等张居正转身离去后,他才仰头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
皇帝婚礼大典,虽然是排在三月,但从皇帝选定皇后的那一刻开始,之后的每一日,都在皇帝婚礼的礼仪之内。
十二月以来。
针工局忙碌着给帝后量身织造大典当日的衣冠。
顺天府连夜选出临时府邸,用以暂留京城的皇后家人。
礼部日以继夜教授着皇后父母大典当日的礼仪。
司礼监来着奔走,布置乾清宫以及后家府邸。
尚膳监早早开始挑选起合适的酒金爵果。
训练仪仗的金吾卫、锦衣卫。
撰写册文的翰林院。
总揽大典的礼部。
被邀作长者的勋贵。
再加上时间贯穿正旦、元宵,整个北京城可谓如火如荼。
皇帝作为主角,自然也免不得被两宫、内廷、外朝到处支使。
试衣服、排练、讲解礼仪、教授同房等等事,直接让皇帝从早忙到晚。
也正因如此,今年皇帝跟内阁、六部的年终议会,也一度推迟到了二月。
“张卿,你与大理寺梳理刑狱不仅是你的大功,更是你的大德,朕与朝臣、百姓,都有目共睹。”或许是赶时间,朱翊钧语速稍快,回应着刑部这一年的功果,“但朕去年让你探究法司理论之因果,并不是在责备国朝法度不全,让你胡乱订立律令的,这是乱政!”
朱翊钧语气很重,他是想让刑部搞法理,结果这厮竟然去搞运动式立法。
他有心解释一下什么叫法理、法益,什么叫法的渊源。
但转念一想,土壤不成熟也就罢了,他自己本身也不太懂。
只好留下一番“将律令结合近来盛行的认识论、实践论等学说,探究法之根本”之类的话语,而后便摆了摆手,让张翰跟刑部自己去悟。
张翰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如蒙大赦地坐了回去。
另外五部已经发过言的堂官,看着唯一挨了训的张翰,不由投去同情的眼神。
朱翊钧训完张翰之后,又环顾众人:“还有一事,朕稍后还要去演练朝见礼,便长话短说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吏部尚书陆树声致仕的奏疏,朕已经准了,如今天官缺位,诸卿可有人荐来?”
众人都朝申时行看去。
这是吏部的本职,理应吏部荐人,但或许是为了避嫌,有望此位的申时行,此刻正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与他无关一般。
众人又朝内阁看去。
吏部不说话,也只有内阁有这个资格了。
奈何内阁的四位辅臣,也默不吭声。
好一会过去,都无人应声。
这时候皇帝有了动静。
只见皇帝大手一挥,独断道:“那便元辅代掌吏部罢!有合宜的人选,再议拟来报。”
众人闻言一惊。
只见皇帝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内阁众人则是面无表情。
显然是早有默契。
但,高拱旧例在前,首辅掌吏部,可不是什么好事。
户科都给事中陈吾德张口欲言。
朱翊钧直接开口打断:“诸卿都是朕的腹心肱骨,朕便直言不讳了。”
“去年一年什么都好,兵部在北方指挥得好,礼部儒学道统正得好,工部水系治得好,户部财赋收的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