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先给陈安一记当头棒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着陈安陈述,郑副厂长的神色悄然变化,从最初的严肃凝重,逐渐过渡到一种轻松释然。

    直至最后,当陈安的话语落下,他嘴角微扬,轻轻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

    “小安,非常不错。你能看到这些,证明你已经具备一个合格技术干部,应有的敏锐和深度了。

    但是,话说回来,你现在毕竟还太年轻,太过书生意气和理想主义,斗争经验还是太少。

    要知道,姚书记、杨厂长、李副厂长,都是经验丰富的革命老将。

    为什么他们没有积极响应,将这些文件精神全面贯彻下去?”

    看着陈安略显错楞,不服气,又有些疑惑的表情,郑副厂长微笑着教导道:

    “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身处高位,日常琐事繁多,有时难免会有所疏忽。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两年,我们厂的首要任务是扩充产能,这让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生产上,对其他方面的关注自然就少了些。

    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几年的风向时常变换。

    各种路线、主张、想法,来回反复,让人无所适从。

    记得有几次,厂里刚根据上面的指示,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转眼间,新的文件下来,一切又得推倒重来,甚至还要追究相关责任。

    然后再过不久,又有通知下来,说没按原来指示执行,又要追究责任。

    这样一来,大家发现,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于是,大家学会了谨慎,只抓重点,抓大放小,

    甚至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保守心态。

    至于其他,则能省则省,以免惹祸上身。

    至于‘山钢经验’。

    你可知道,咱们厂之前实行的是什么管理方法?

    是毛熊的‘马钢经验’!

    实行‘一长制’,搞物质刺激,依靠少数专家和一套繁琐的规章制度,冷冷清清地办企业,不搞群众性的技术革命。

    这套方法与‘山钢经验’大相径庭!

    虽然在毛熊专家撤走后,就被逐渐摒弃了,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扭转大家观念,还是有困难的。

    还有,工业七十条。

    它现在只是草案,是试行!

    你知道为什么没有正式推行吗?

    因为它触及了太多敏感和复杂的议题!

    还有,你要知道,这个条例是谁在主导修订的!

    其背后的争议和博弈都不容忽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生产,那政治路线还要不要?

    厂长负责行政,总工程师负责技术,不干预,这是否正确?

    还有按劳分配,反对平均,这是不是物质至上?

    学习国外经验,建立规章制度,这是否存在崇洋媚外?

    ……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足以引发深层次的大讨论。

    所以啊,小安,你要学的还很多。

    不仅要精通技术,更要学会在时代的洪流中把握方向,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

    说到这里,郑副厂长的眼神变得愈加深邃。

    郑副厂长的一番话,说的陈安,头上直冒冷汗。

    他这才意识到,他小看了这个年代人们的智慧和能力。

    他见多识广,那是因为他站在了历史和未来科技的肩膀上。

    而眼前这些先辈们,或许没有他那些跨越时空的见解,

    但实际的智慧和斗争经验,远非他这个后世的“穿越者”,所能轻易比肩的,其差距之大,恍若隔世。

    这份认知,如同一记警钟,让他警醒。

    时刻提醒着陈安,行事需谨慎,言语需斟酌,以免成为他人攻击的把柄。

    他心中暗道,看来以后不能小瞧,这个时代任何人了。

    不然,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就可能让他功亏一篑。

    看到陈安狼狈的样子,郑副厂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目的达到了。

    他就是要,先给陈安一记当头棒喝,不要志得意满,不然,总会有吃亏的一天。

    随后,郑副厂长话锋一转,鼓励道:

    “当然,你的想法还是值得肯定的。来,把你准备的那些文件给我看看,我帮你梳理一下。”

    陈安闻言,连忙将提前准备好的文件一一递了过去:工作思路和计划、工作调查报告、设备改造方案以及设计草图。

    郑副厂长接过文件,先是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拿起笔,直接在文件上圈圈点点,边改边向陈安传授经验:

    “你的工作思路很清晰,可归结为两方面,技术和精神建设。技术上,你做得相当扎实;但在精神建设层面,还需注意策略。”

    说道这里,他皱了一下眉头,进一步指出:

    “特别是某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