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冷静分析的周锦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为这次是利用了交接工作的间隙赶过来,所以时间有限,从阳市回来之后,宋家父母就准备离开,去滨市看看宋正阳的姥姥、姥爷。

    之后就要回到京里去投入新的一轮工作当中去了。

    走之前,杨兰英还特意去了趟周家,跟姚亚文告别,并且说了等在京里安顿好了,再来跟他们商量孩子们的婚事。

    姚亚文还特意给宋家老两口包了饺子让他们带去车上吃。

    这是北方的风俗,上车饺子下车面。

    人们习惯在送行的时候,给远行的人吃饺子,因为饺子是包起来的,象征团聚团圆,所以人走的时候吃饺子,也代表着希望再次团聚。

    而给从远处归家的人吃面条,因为面条是长的,象征着长长久久,寓示从此不再分离。

    杨兰英可高兴坏了,坐在车上了还念叨着小周妈妈的好。

    宋谦祥也跟着点头。

    两口子直到见了宋正阳的姥姥、姥爷还在说周家的事情。

    姥姥、姥爷听着女儿女婿对未来外孙媳妇儿如此称赞,心里也有了些莫名的好感。

    加上宋家父母又跟两位老人说了不少周锦新工作上突出的表现,让两位老人对周锦新的好感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开始期待跟这个未来的外孙媳妇见面了。

    小宋的爸妈在家里跟在滨市的亲戚好友聚了两天,就不得不回京了。

    到了京里,宋爷爷显得很是高兴。

    自己一个孤老头子,有儿孙在身边他自然是高兴的。

    以后儿子和儿媳妇在京里上班,逢年过节的他也不会是一个人了。

    这回看杜老头儿还拿什么吹。

    <( ̄︶ ̄)>

    送走了宋家父母,周锦新也松了口气。

    她这也算是得到了未来公婆的认可了吧?

    回到家,姚亚文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把桌子给邻居送回去。

    顺便还给人家带了瓶罐头。

    借人家东西,让人家自己这两天都是端着碗站窗台边上吃饭的,不拿点东西也说不过去。

    帮着她妈把桌面抬了送回给邻居。

    周锦新又去买了点新鲜的鸡蛋。

    现在日子好过了点,姚亚文也开始注重孩子们的营养。

    隔三差五的也要给孩子们做个鸡蛋吃,补充补充营养。

    其实主要是给小五补充补充营养。

    这孩子小时候亏空的太厉害,现在看着都比同龄的孩子小上不少,个子也不高。

    不过好在岁数还小,吃的好点追上来的也快些。

    周锦新回来的时候,就见她妈脸色不怎么好,坐在门边的椅子上喘着粗气。

    看起来像是累着了,又像是气的。

    意外的是,李树军也在。

    后头还跟着个耷拉着脑袋的周锦玲。

    这是什么情况?

    “妈,这是咋了?”

    周锦新问拉着脸的姚亚文。

    “你问她。”

    姚亚文瞪了眼周锦玲,让她自己说。

    “我也没咋啊。

    我就是跟妈说,要处朋友。

    我还有几天都16了,为啥不能谈朋友?我又没说马上就结婚。”

    周锦玲本来还低着头不知道在琢磨啥。

    这会儿一听她妈说话,还来劲儿了。

    语气都不怎么友好。

    “你说为啥?你说为啥?”

    姚亚文气的拍了好几下周锦玲的后背。

    啪啪啪的声音就能听得出,她有多用力。

    “老三,到底咋回事?”

    周锦玲看着在一边上抬手拦着她妈打人的李树军,回头问周锦玲。

    “就是想跟这个小李同志谈朋友,咱妈不同意。”

    周锦玲也不废话,也没不好意思,大大咧咧的就说出来了。

    手还跟着指了指李树军。

    “你还没毕业呢,谈什么朋友?”

    姚亚文气的又要打她。

    “谈朋友又不是结婚,再说,就是结婚又咋了?现在有的农村的地方十六都当妈了。”

    周锦玲据理力争,丝毫不让过。

    那语气,因为锦新都佩服。

    真是一点女孩子的羞涩也没有啊。

    “让你说,我让你胡说八道。”

    姚亚文气的又去拍她。

    “怎么突然就要谈朋友了?”

    周锦新也纳闷。

    前两天不还拿眼白看人家,这才两天就要跟他处朋友了?

    “就是觉得合适呗。

    他家里就自己一个人,妈跟着大哥走了,两个姐姐也都嫁人了。

    自己还有工作,也有房子,离咱家还近。

    条件挺不错的。

    之前还帮了宋哥的爸妈。

    我琢磨着,他这人品应该还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