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朕霸气拒绝赠辽岁币,辽当割地献战马给朕(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文武百官听闻赵官家说出的豪言壮语,特别是听到最后两句‘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时,

    群臣的双耳,好似振聋发聩!

    群臣的心灵深处,彻底被震撼到了!

    群臣的血液,开始沸腾……

    “扑通……”

    “扑通……”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跪成了两大长列。

    群臣的跪拜,一为心灵受到了巨大震撼,

    二为赵官家竟然敢说出这种豪言壮语,但是从另一方面来听,这也是当今陛下正在贬低其先祖宋真宗啊?!

    这是大不敬啊!

    文武百姓不好接赵官家的话,唯有默不作声,跪地俯首……

    赵吉问道:“《澶渊之盟》第四项内容,是何也?”

    郑居中回奏道:

    “《澶渊之盟》第四项内容,乃是我大宋,每年要赠给辽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赵吉皱着眉头,又问道:

    “这些合计多少银两?”

    郑居中回奏道:

    “合计三十万两白银。”

    “哼!”赵吉冷哼一声,道:

    “银、绢乃精贵之物。

    我大宋境内之百姓商户,多以铜钱流通,却要每年都赠给辽国那么多精贵的银和绢?!”

    群臣低头不语,心中暗叹:陛下问吾等做甚?陛下去问同意签订《澶渊之盟》的你祖宗宋真宗啊?!

    赵吉看到文武百官皆默不作声,他不能让这朝堂之上冷了场啊!

    赵吉明知故问,道:

    “既然《澶渊之盟》第四项内容,是我大宋,每年要赠给辽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然则,今年正月至今,辽使来京次数,催要宣和三年之岁币银,

    当然,朕以去年,我大宋赈灾、剿匪,国库开销甚大为由,没有给辽国一两银、一匹绢!

    朕不解之事为:

    辽使口口声声说,

    我大宋要每年赠给辽国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这可比《澶渊之盟》约定要赠辽之岁币银和绢,多了不少啊!

    为何?”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好似看出了赵官家的深层用意,

    虽然,他知道赵官家绝对是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但是,他郑居中,还是出列如实地回答道:

    “唉!宋辽《澶渊之盟》签约后的三十八年之间,我大宋一直是以每年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赠给辽国的。

    然则,到了我大宋庆历二年,辽国背盟了……”

    赵吉不动声色,耐心地听着郑居中的讲解。

    其实,他作为穿越者中的历史学霸,自然是知道:在庆历二年(即公元1042年),辽国趁机要挟不敢两面作战的大宋签订了《庆历增币》(又叫《重熙增币》)这个屈辱盟约……

    赵吉之所以要借皇亲国戚的燕国公郑居中之口,讲出《庆历增币》这个屈辱盟约,

    是为了能引起文武百官的共鸣,

    到时,能让他们诚心诚意地站到朕要废掉给辽国赠岁币的队伍里来。

    郑居中讲起学史所知的大宋屈辱往事之时,格外动容……

    他用苍老而沙哑的语声,沉重而愤然地讲道:

    “宋仁宗庆历二年,我大宋与西夏交战之际,辽国借着我大宋内忧外困之际,趁火打劫,背弃《澶渊之盟》,

    辽国逼迫我大宋割让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

    彼时,正值我大宋在对西夏几次大规模战役中,丢掉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重地,

    故此,彼时朝廷根本无力再对提出无理要求的辽国进行两线作战,

    于是,仁宗皇帝派名臣富弼,出使辽国进行谈判,并于庆历二年九月,宋辽达成《庆历增币》之和解协议。

    在名臣富弼的极力争取之下,辽国同意在《澶渊之盟》基础上的附加条件:

    辽国不得向我大宋扩张边界,不得无故增兵,不得收容大宋逃犯,

    辽国还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然则,我大宋也不得不同意辽国提出的背弃盟约的无理要求:

    在《澶渊之盟》约定好的大宋每年赠给辽国岁币之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即我大宋每年要赠给辽国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银、绢共计约合五十万两白银,

    我大宋以花钱消灾方式,了结了这次辽国背信弃义、趁火打劫的索地之争!

    唉……”

    郑居中言说至此,长叹一声,憋屈至极,眼中噙泪!

    文武百官虽然早已经知道了宋辽《澶渊之盟》和《庆历增币》的屈辱往事,

    但是,当在赵官家的授意之后,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