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武场开炮;后宫翻牌(1/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精彩大章,求订阅啊!】

    第243章武场开炮;后宫翻牌

    众人纷纷投来的崇拜的目光,都落在了赵官家双手所抚摸的大炮身上。

    擅长拍马屁的大宦官梁师,对赵官家亲手设计出来的这门火炮,赞叹不绝……

    太子赵桓、郓王赵楷和康王赵构皆纷纷赞叹起来……

    赵吉摸着火炮,自然是知道这门火炮并非是他这位穿越者的原创,而是他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明朝红夷大炮,画出的设计图纸并交由火器制造坊研制出来的。

    红夷大炮,别名红衣大炮。

    它的原型是16世纪欧洲发明出来的长身管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很快被仿制出来。

    十六世纪中后期发明于欧洲的一种常用于战舰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前膛加农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被中国人称为红夷大炮。

    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

    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对“夷”的避讳,因此将这种火炮改称为‘红衣大炮’。

    此时,赵吉把手扶在了红夷大炮的炮耳上,对它仔细地端详起来。

    火器制造使陈规,看到赵官家对这门火炮爱不释手,便躬身抱拳,微笑着如实地说道:

    “此门火炮,是微臣率领火器制造坊的工匠们,依据陛下所画出的设计图而制造出来的。

    当初,微臣初得陛下所赐火炮设计图,还不解为何要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铸造如此圆柱型的炮耳?

    不过,经过之前的炮手的试射实验时,微臣才恍然大悟,陛下所想所虑,远超吾等凡夫俗子。

    这火炮有了两侧的炮耳,便可在发射火炮前,用那炮耳当轴,可以调节射角,再配合往火炮里填装的火药用量,就可以改变射程了!”

    赵吉微笑着点了头,一指这门火炮的准星和照门,问道:

    “朕为这火炮设计的准星和照门,发射实验时看效果如何啊?”

    陈规立即激动地说道:“陛下圣明,这火炮有了准星和照门,便可以让炮手依照陛下密旨中教给的抛物线原理来计算弹道了,精度大大地提高了!”

    赵吉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朕设计的此种火炮,是炮管长、管壁厚、尾部较厚,还有尾珠,口径大,整体形状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的。

    陈爱卿可知,朕为何要如此设计呢?”

    陈规早在数月前接到赵官家的设计图时,就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问题,但是他也没有能够思考出正确答案。

    陈规惭愧地摇头,说道:“微臣愚钝,这知陛下如此设计之深意。”

    “哈哈哈……”赵吉大笑道:“陈爱卿过谦了。朕告诉你,此种火炮设计成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

    是最能符合火药在炮膛内燃烧时,让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陈规听说似懂非懂。

    赵吉看出了陈规还有疑惑,便简单地给他解释了一下,悠悠地说道:

    “朕如此设计,要让火药在炮膛内燃烧时快速膛压变高,才能将炮膛内的弹丸发有力地发射出去。

    如此一来,既可以防止炸膛,还能使弹丸发射得更远!

    而发射完了弹丸后,炮膛内就不需要有过高的膛压了,必须要快速地降低膛压,以便能较快地填充下一炮的火药和弹丸。”

    陈规听后,恍然大悟道:“陛下英明,经陛下点拨后,微臣才知其理也!”

    在赵吉身边的太子赵桓、郓王赵桓的康王赵构,根本就听懂不父皇和陈规的对话。

    不过,他们都感觉:父皇对于火药武器设计方面,真的是太厉害了!

    在赵吉批准下,火器制造使陈规传令,炮车向前拉出距离此地五十步远,对着四百余步完的一处山坡上早已砌好的厚实石墙,进行轰射。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四名炮后得令,赶着两只黄牛,拉着炮车,向前悠悠地驶去。

    “吱呀、吱呀……”炮车的钢铁制成的轮和轴,转动时发出美妙悦耳的声响。

    赵吉望着那辆向前驶去的炮车,不禁心潮澎湃起来。

    虽然,这种红夷大炮在他穿越前的现代社会的军事战争中早已被淘汰,

    但是,在这公元1121年的北宋宣和三年,这门火炮却是领先了世界六百来年!

    其实,历史学霸的穿越者赵吉知道,这种红夷大炮在明朝中晚期,刚开始从欧洲引进中国时,当时外国人主要用铜来制作这种火炮。

    以铜为原料来制造此炮,

    虽然,不易炸膛,也不容易出现气孔,甚至寿命也比较长;

    但是,其费用太高,重量也过重,这些均是致命缺点。

    聪明的大明朝工匠们,便想到了用钢铁制造此炮来取代铜制火炮,经过多次实验,还真的成功了!

    反过来,在明朝中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