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人前显圣,还得数朕(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杨沂中还是张宪、岳云的监斩官。

    而杨忻中也因为办成了这件棘手的皇差,得以加官进爵,风光一时。

    岳飞被害的第二年,即绍兴十二年,杨忻中被高宗赵构赐名为杨存中。

    同年,宋徽宗棺椁要下葬永固陵,高宗赵构命令杨存中都护。事毕,拜少傅,以【保、傅】管军,自杨存中开始……

    赵吉闪念至此,又看了一眼刚成年的杨忻中和岳飞。

    他知道,虽然历史上的杨忻中有监斩岳飞等将领的骂名,可是,杨忻中确实一位有真才实学、屡立战功的抗金名将。

    历史上,杨忻中在宣和年间,大约是在公元1119年至1125年之间,应募从军,具体哪一年已无从考证。

    史载,靖康元年,杨忻中随信德知府梁扬祖起兵勤王,隶张俊部。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杨忻中从张俊平苗傅、刘正彦兵变,升任统领。

    建炎四年,金兵攻明州,杨忻中从张俊,率部力战于高桥,迁御前中军统制,成为高宗赵构的心腹……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杨忻中率部大败伪齐军于藕塘,阻止伪齐大军南进。以功授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兼领马步帅……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杨忻中与张俊、刘锜合兵在柘皋(即巢湖),击败完颜宗弼的大军。他被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兼领殿前都指挥使。

    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其被封恭国公。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杨忻中早已改名为杨存中,他遭陆游等人抨击,罢殿前都指挥使,封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杨存中起用为御营使,负责江淮防务……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杨存中班师,朝廷加他为昭庆军节度使,再次奉祠。当时兴起屯田,杨存中将自己在楚州的私田三万九千亩献出。

    乾道二年,杨存中以太师身份致仕,不久后病逝,享年年六十五岁;被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

    彼时,早已禅位后成了太上皇的赵构,追念旧臣杨存中,为其流泪,赠杨家钱十万

    赵构曾言:“杨存中唯命东西,忠无与二,朕之郭子仪也!”

    ……

    赵吉在没有穿越前,就知道杨存中(原名杨忻中)这位南宋的名将,一生都力主抗金的。

    史载:杨存中机敏多力,娴习兵法,善于骑射;驭军宽而有纪,不私用部曲故旧。

    自北宋宣和末年起,他应募击贼……

    绍兴二年起,杨忻中开始掌管宿卫亲兵。

    其后,藕塘之战,杨忻中率部大破伪齐刘猊,名震北方。

    柘皋之战,杨忻中亲率手下精锐士兵(敢死队),持长斧砍敌马腿,大败金军“拐子马”……

    金帝完颜亮南侵时,杨存中反对议和,并督军防守……

    杨存中一生,历经大小二百余战,身受创伤五十余处!

    赵吉感慨历史上杨存中(原名杨忻中),其功远远大于过,他是一位忠孝英勇敢的抗金名将。朕必当重用之!

    ……

    此时,

    赵吉望看到:年轻勇武的杨忻中,已按圣谕行事……

    他左手握住弓臂,右手猛地一拉弓弦,那张三石之力的硬弓,在他的手中,轻轻松松地变成了满月形。

    “哇……”

    在场的很多兵将,再次被震惊出声。

    他们没有想到,一个年仅十九岁的小校杨忻中,居然也能像武状元岳飞一样拉满这三石硬弓。

    作为杨忻中的顶头上司的张俊,并没太过震惊,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虽然,他平时也见识过杨忻中的力大如牛,但是,在赵官家面前杨忻中这等优秀的表现,说明他这个杨忻中的上司做得好。

    岳飞倒吸一口凉气,他凭生第一次看到有跟他力气不相上下的人物。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跟他年纪不相上下的杨忻中,将这位壮士的姓名和容貌刻记在心中。

    杨忻中的右手松开弓弦。

    “砰嗡嗡嗡……”的弓弦颤抖响声,仿佛是在打之前不相信杨忻中能有如此神力的那些皇城司亲从官脸上的巴掌声。

    杨忻中恢复持弓而立姿势,他进前一步,躬身启奏道:

    “末将雕虫小技,还请官家赐教!”

    赵吉道:“朕闻三石之力的劲弓,射出的箭矢,强劲而霸道,百步之远,亦可锲入铁中!杨家大郎可否为演示一下?”

    杨忻中高兴道:“末将幸得官家赏识,末将愿当场演示。”

    一旁的张俊,看到自己带出来的新兵杨忻中,在这次伐夏之战期间,因军功升迁得如此之快,现在又得到了赵官家的赏识,他为了给自己多留一条可以平步青云的捷径,他格外殷勤。

    他令手下军兵,扛来了平时军中练习射箭的木架子箭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