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夏皇誓与京城共存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部落的恩宠与优待;

    然则,谁都能看出来,这其实就是一支质子军,以各部落、豪强的至亲子弟在御前作“人质”,用以控制各部落首领和豪强。

    奈何,在此次大宋狗皇帝赵佶御驾亲征,攻打朕的大夏国众多城池时,只有极少的部落地方军出战了,更多的地方军皆在作壁上观!

    朕是该当机立断,杀一些质子们了!

    等朕退朝后,就先杀几个质子!!

    李乾顺面对当今一败再败的战局,心情很差,脑子里很乱:

    ‘朕的京城内,原本有三千骑‘铁鹞子’,那可是在整个大夏国内,全军中选拔出来的最骁勇善战之士组成的啊!铁鹞子骑兵和战马皆着甲,其统帅乃是我大夏国的战神李察哥!’

    李乾顺想起铁鹞子军被宋军打得全军覆没,再想起自己最信任和疼爱的皇弟李察哥已被宋军所俘,至今其生死不明,他便心如刀绞。

    李乾顺用右手,捂着隐隐作痛的左胸心脏位置,看着正抱拳躬身等候圣谕的大将李良辅。

    这是他最为信任的三员战将中的一员。

    其他两位分别是,被宋军所俘至今生死不明的晋王李察哥;在西京城头自刎殉国的濮王李仁仲(仁忠)。

    李乾顺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他知道大将李良辅的忠诚,其刚刚所提出的在西京东郊外黄河沿岸御敌之策,有理有据,非常可行,奈何现在京畿兵力有限,勤王之师又久久不至。

    他咬紧牙关,咯咯作响,方才张口,叹息一声,道:

    “爱卿李良辅,朕任命你:兼任京畿黄河防线【都统军】!”

    “微臣良辅,谢主隆恩!”李良辅谢恩的同时,他更期待夏皇能分给他多少兵马去守京城东郊的黄河沿岸。

    李乾顺拿起御笔、蘸墨,刷刷点点,亲笔在龙书案上铺好的宣纸上,写下了圣旨,他又取出六道黄铜镀金的调兵符牌,让内侍交到李良辅手中。

    “李爱卿,持朕的圣旨和调兵符牌,速去京城六门,从每部各抽调一千精锐,共计六千京城宿卫军归于你部;朕再拨给你‘负赡’副兵三万人。”

    “朕还要拨给你‘泼喜’炮兵一队三百人,配有旋风炮一百架!”

    “朕特赐,你有紧急征调京畿内所有船舶之权!”

    “你部在京城东郊黄河沿岸,构建工事时,若缺少木材和砖石,朕特赐你特权:可在京师东城内平民巷,任意拆毁民宅,以取木石,供卿军用!”

    李乾顺几乎是咬着牙,说出了这些。

    他知道,分出这些兵马后,自己所在的京城兴庆府的防御力量就大大减弱了。

    京畿内所有船舶,交给李良辅,就是断了皇家和百官从黄河水路北逃的后路!

    拆毁民宅,以取木石,有违朕那爱民如子的好声名。

    奈何如今,夏军被御驾亲征的大宋赵官家打得节节败退,李乾顺只能如此选择。

    “微臣良辅,谢主隆恩!”李良辅激动拜谢道。

    “陛下分兵给微臣精锐之师六千,‘负赡’副兵三万,泼喜’三百人,配有旋风炮一百架!”

    “如此精锐之师,配有一百架旋风炮,真乃陛下赐微臣雄兵利器,其势如龙卷!”

    “微臣良辅,以全家性命担保,定能守住京城东郊黄河沿岸!”

    李良辅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决心:

    “微臣誓死与将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据敌于京城东郊黄河沿岸,以保我大夏国京城之安全!”

    “好!”李乾顺一拍龙椅,声如洪钟,震彻大殿:

    “朕等李爱卿,捷报频至!”

    “李爱卿速去调集人马,去镇守京城东郊黄河沿岸吧!”

    “微臣良辅遵旨……”

    “朕望李爱卿此去,定能旗开得胜,扬我大夏国威!

    “微臣良辅遵旨……”

    顿时,大殿内响起群臣的一阵赞叹声……

    李良辅退出大殿,远去……

    李乾顺道:“再多多派出探马,探查宋敌动向,及时探听前线战报,随时报与朕知。”

    “遵旨!”

    此时,大殿内又短暂地陷入寂静。

    李乾顺不悦,道:“如今,大敌当前,众爱卿当广开言路,以谋退敌之策!”

    这时,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臣,身着红袍,手持象牙笏板,缓缓出列,他是夏国的御史中丞芭里祖仁。

    “陛下圣明,派出大将李良辅,率军去守京城东郊黄河沿岸。此举,甚好!可大大延缓宋军顺河而下、登陆上岸!”

    “然则,微臣有一顾虑,实不敢讲,请陛下恕微臣妄言之死罪!”

    李乾顺皱眉,不悦道:“朕恕你无罪,速速讲来!”

    “微臣遵旨。”贪财怕死的芭里祖仁,急忙道:

    “微臣听闻,宋军中有大宋那狗皇帝赵佶所制的‘轰天雷’!”

    “我大夏国西京西平府,可谓城高沟深,其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