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当你发现自己犯错时,要及时止损,不要抱有幻想(5/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恶是深深植根于人类本性中的一种心理特征,就像一种本能的恐惧,让投资者对损失的感受比对同等金额的收益更为强烈。当面临止损决策时,投资者往往会陷入一种痛苦的挣扎中,因为卖出股票就意味着要直面已经发生的损失,而这种心理上的痛苦就像一把尖锐的刀,刺痛着他们的内心。

    例如,投资者亏损了 10%时,可能会感觉像是失去了一件珍贵的宝物,内心充满了懊悔和不舍。这种感觉会让他们犹豫不决,不愿意接受现实。他们会幻想股价能够奇迹般地反弹,就像在黑暗中期待一丝曙光,希望能够挽回损失,而不是立即止损。这种损失厌恶心理使得投资者在面对损失时,往往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而是被情绪所左右,即使所有的分析都指向应该卖出股票,他们仍然会心存侥幸,继续持有,从而可能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

    2. 沉没成本误区:过去的羁绊之牢

    投资者在考虑止损时,常常会陷入沉没成本的误区,这就像被过去的错误决策所编织的牢笼困住一样。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在股市中就是已经投入的资金。由于已经在某只股票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投资者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觉得如果现在止损,之前的投入就如同石沉大海,白费了。

    他们会错误地认为,只有继续持有股票,才有机会弥补之前的损失,而忽略了一个关键的事实:过去的投资决策已经无法改变,当前的决策应该基于股票未来的走势,而不是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这种心理误区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让投资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即使股票的走势已经明显不利于自己,仍然无法摆脱过去的羁绊,做出正确的止损决策。

    3. 过度自信与自我归因偏差:盲目自信的迷雾

    一些投资者可能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这种过度自信就像一团迷雾,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使他们在买入股票时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了不切实际的信心。即使股价下跌,他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他们还会出现自我归因偏差,将股票价格的上涨归因于自己的英明决策,就好像自己是一位无所不能的预言家,而将股价下跌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市场不好、运气不佳等。这种心理会让投资者忽视股票本身的问题,比如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或者市场趋势的转变。他们在面对股价下跌时,不是客观地分析原因,而是寻找各种借口来为自己的决策辩护,从而不愿意及时止损,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盲目前行。

    (二)克服方法

    1. 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点亮理性之光

    投资者需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理性的明灯,照亮投资决策的道路。要认识到投资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旅程,亏损就像旅途中的风雨,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止损不是一种失败的象征,而是控制风险和保护本金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投资者应该把投资看作是一种长期的、基于概率的活动,而不是一场短期的赌博。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接受损失就像接受成功一样,是投资过程中的正常环节。就像在商业经营中,成本的投入并不一定都能带来预期的回报,在股市中也是如此。关键是要通过合理的止损策略,控制损失的程度,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在长期的投资中生存和发展。

    2. 关注决策过程而非结果:回归理性之途

    投资者应该将注意力从股票价格的结果转移到决策过程,这就像一位航海家从关注目的地是否到达转移到关注航行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是否正确。在买入股票时,要基于充分的分析和合理的理由,这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

    当发现决策依据发生变化时,如公司基本面恶化、市场趋势改变等,就应该果断止损。不要过于纠结于已经产生的亏损结果,因为结果已经无法改变,而要评估当前的情况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原则。例如,如果买入股票是基于公司良好的盈利前景,但后来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财务报表绩大幅下滑,这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无论当前股票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应该重新审视是否继续持有,而不是被已有的结果所左右。

    3. 进行心理训练和自我暗示:强化内心之盾

    投资者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训练来克服止损的心理障碍,就像运动员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样。例如,可以在模拟交易中反复练习止损操作,熟悉止损的流程和感觉,减少在实际交易中对止损的恐惧。在模拟交易中,投资者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的市场情况和亏损场景,通过多次的实践,让自己在面对真实的止损决策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果断。

    同时,投资者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就像给自己的内心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告诉自己止损是为了长期的投资成功,不要被短期的情绪所左右。在面临止损决策时,保持冷静和理性,按照预先设定的止损计划执行。可以将一些积极的语句写在便签上,放在显眼的位置,如“止损是保护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