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请立储君(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部员外郎孟文成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他站出来躬身行礼,双手捧着他的奏疏说道:“臣启禀陛下,坊间流传郑王王仲策写给陛下的信。

    郑王在信中明说,陛下应该立储以安民心。

    秦二世而亡,何也?秦二世胡亥无能,储君不正,亡国之道。”

    皇帝苏河知道大量文官在暗中串联,想要拥立储君。

    有的大臣是想立拥立之功,让自己的家族得利。

    有的大臣是想通过储君影响大华帝国未来国策,让自己的学派得利。

    皇帝苏河都没想到,竟然会有人这么莽撞。

    直接以秦二世而亡作为突破口。

    暗示不立储君,大华帝国要二世而亡。

    首相魏时鸣听到孟文成的话,他忍不住站出来,怒斥道:“放肆,秦二世而亡,非胡亥之罪。

    秦王实亡于商鞅的耕战法,秦灭六国,严刑峻法有利于统一天下。

    秦统一天下,严刑峻法连老秦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六国之人。

    秦国的军功贵族已经绑架国家,只有始皇帝才能打破这个利益集团。

    哪怕是汉武唐宗成为秦二世,也没办法救秦国。

    六国和秦国,都是亡于内。

    杜牧的《阿房宫赋》所言,臣因为很精确。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首相魏时鸣语调激昂,念诵着《阿房宫赋》的结尾。

    内阁大臣李志升,看到首相魏时鸣站出来阻拦,还想要转移话题。

    今天群臣想要讨论立储,首相魏时鸣却把话题引到秦亡原因。

    他知道自己再不站出来,其他人的心气就无法维持。

    按照以往的情况,都是派系的小弟进行冲锋,他这个大老在形势明朗时一锤定音。

    现在他只能发起冲锋。

    李志升从魏时鸣后方的队伍中站出来。

    他向皇帝苏河鞠躬行礼之后,面向首相魏时鸣。

    “首相大人,我有不同的意见。

    孟文成说法有些偏颇,但他确实是肺腑之言。

    储君之位空悬,会引发朝臣心思动荡,不利于朝政的稳固。

    储君之位空悬,会导皇子滋生野心,很可能导致皇家骨肉相残。

    自古以来,因为皇位不正常更迭,导致王朝由盛转衰的例子,屡见不鲜。”

    内阁大臣李志升,再一次向皇帝苏河鞠躬。

    他悲愤的说道:“陛下,请原谅老臣无礼。

    历朝历代选择儒家,就是儒家能稳定王朝的传承。

    嫡长子继承制,从大明皇位传承来看,他也非常稳固。

    臣斗胆请求陛下,大华帝国储君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立皇子苏蜀为太子,以安朝臣和百姓的心。”

    李志升说完直接一躬到底,大朝会上的形势,与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没有想到,首相魏时鸣会站出来阻拦。

    这导致他们循序递进的计划,完全无法施展。

    李志升说完,工部尚书金银花,户部左侍郎马冯杩等官员。

    他们立刻站出来,向皇帝苏河躬身行礼,异口同声说道:“臣请陛下确立储君嫡长子继承制,立苏蜀为太子,稳固国本,以安民心。”

    ………………………………

    皇极殿外,偷听大朝会内容的老太监,他们在纸上写上相应内容,立刻让人小跑着返回后宫报信。

    负责值班守卫的麒麟卫士兵。

    他们看着这些老太监的动作,都没有前去阻拦,只是把他们的身份记录在桉。

    宫中的太监十分稀少,每一个太监的名声都很大。

    宫中的人,都能认出来这些太监的身份。

    皇后和贵妃身边的人,没有必要,他们不会阻拦。

    皇后王文君,很快得到大朝会的情况。

    她听闻旧儒派请立苏蜀为太子,心中有些欣喜,又有些担心。

    皇帝苏河不喜欢儒家理学,这些人冒出来,会不会弄巧成拙?

    王文君鬓角的汗水不断淌下,哪怕是新装在坤宁宫的空调吹着凉风,都起不到作用。

    德妃李慧欣,她得到这个消息,露出气愤的神情。

    她咬着牙说道:“旧儒派,本宫与你们势不两立。”

    李慧欣长叹一声,自己大哥留下的势力,大部分都在军方。

    现在的情况,军方参与到立储之争,会起到反效果。

    李慧欣派人去联络后宫其他妃子,这些人都是潜在的盟友。

    如果嫡长子继承制真的确立,她们要想办法联合其他派系,先把旧儒派清扫出朝堂。

    再把嫡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