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风起美洲(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态度,那就是不干预。

    太子苏蜀恭敬的说道:“儿臣立刻把父皇的旨意,传达给内阁和大都督府。”

    太子苏蜀随后就离开乾清宫。

    他传达父皇的旨意,大都督府那些主战派肯定会失望。

    皇帝苏河看到太子苏蜀离开乾清宫,他继续观察乾清宫墙壁上的世界地图。

    他之所以没像之前那样,及时调停藩属国之间的争端。

    皇帝苏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特别是在美洲地区,是时候淘汰一批不合格的藩属国。

    美洲地区汉化工作,各个藩属国完成的很不错。

    各大藩属国已经不会出现,当地的原住民推翻各国统治的情况。

    同化政策是一项能让国家万世久安的政策,但他施行时也会积攒大量的矛盾。

    华夏历史上,汉人同化其他民族,都是伴随着战乱与改朝换代。

    大华帝国同化土着,那是依靠大规模移民与工业化带来的增量利益重新分配。

    藩属国缺少这个条件,他们想要解决因为同化政策积累下来的矛盾。

    只能是通过时间慢慢消磨,或是通过铁与血的淬炼。

    皇帝苏河知道他那些老兄弟,都是野心勃勃之人。

    他们不会选择耗下去,必然要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

    皇帝苏河感慨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他们这代人,就是要通过铁与血的方式,解决国家遇到的问题。

    绝不能把问题留给下一代解决。

    开国君主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后世子孙未必有魄力解决。

    皇帝苏河正是基于这个想法,他在帝国有实力干预美洲的情况,却选择不干预。

    哪怕这个选择,真能让美洲出现一个挑战大华帝国的强国,皇帝苏河也能接受。

    工业想要进步,必须要培养大量的人才,普及教育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教育一旦普及,民治已经开化,必然会涌现出各种思潮。

    大华帝国皇帝还能存在多少年?谁都无法预料。

    但任何有见识的人,他们都能预见未来的一角,皇帝必然会消失。

    皇帝苏河选择干预,未必能让皇室多存在几年。

    他选择不干预,即便真的出现可以挑战帝国地位的国家。

    两个国家互相争斗,这还有利于保证帝国的活力,防止帝国变成一滩死水。

    帝国哪怕真的失败,世界所有国家也已经变成汉人国家,这个世界最终还是由汉人当家作主。

    这种最坏的情况出现,皇帝苏河也能接受,他也无憾。

    ……

    帝国的内阁和大都督府,部分官员得知道赵国南下进攻帝国其余藩属国的消息。

    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太子苏蜀却带来皇帝陛下的旨意,帝国不干预这件事。

    这直接让一些主战人士,好像被掐住脖子的公鸡,再也发不出声音。

    帝国官场大部分人,都选择继续观望这件事。

    他们不理解帝国为什么一改之前的行事作风。

    帝国的金融市场却因为这个消息,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位于赵国与襄国之间的小城邦,他们没有能力发行股票上市融资。

    商人的脑袋却极为灵活,没有漏洞都会被他们想办法创造出漏洞。

    这些商人选择借壳发行股票,或是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债券。

    消息灵通的商人,了解到这些小城邦已经不复存在。

    他们立刻抛售相关的股票和债券,直接引起了金融市场的踩踏。

    期货市场也因为这些国家没有交割的期货,呈现出低迷的状态。

    他们都不知道,赵国是否承认这些国家的棉花、矿产期货交易。

    帝国的金融市场波动,只是让一些金融相关的商人哀声遍野。

    现在的金融市场,还没有能力影响帝国的局势。

    帝国对于赵国的做法,采取了沉默的应对方式。

    ……

    曹国都城安隆最中心,辉煌的大殿中。

    曹王李大壮等待着帝国发回的电报。

    他看到帝国最新一期的报纸,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好,这真是太好了。

    彩羽公公,立刻通知各级官员,召开大朝会。”

    曹国李大壮看着帝国的报纸。

    帝国的官方喉舌,他们只是讨论赵国进攻南方的诸多藩属国。

    这些报纸上,既没有谴责赵国的行为,也没有表明帝国的行动。

    这只说明一件事,坊间的传言真实无误。

    帝国的学者总结帝国海外行省治理的经验。

    只要汉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汉化的速度就不受当地土着影响,会缓慢地向前推进。

    皇帝苏河明显采信这些学者的研究,帝国对于汉化率达标的藩属国,不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