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朝廷对策(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皇帝苏河在乾清宫,召开御前会议。

    这次的御前会议,大都督府只来了几个人,大部分都是内阁与各部的官员。

    皇帝苏河看向下方的官员,说道:“这次御前会议,主要讨论经济问题。

    这次会议由太子苏蜀主持。”

    太子苏蜀向皇帝苏河行礼道:“儿臣遵旨。”

    他礼毕之后,立刻看向工部左侍郎赵世衡。

    “赵侍郎,帝国的经济情况,你简略介绍一下。”

    赵世衡立刻站出来,他这个工部左侍郎,主要负责制定工商业的各项政策。

    他在前段时间,陪同太子苏蜀前往各地考察,更是了解帝国现在的经济情况。

    有一些话,以太子苏蜀的身份无法说出口。

    他的官职不高不低,正适合说这些话。

    赵世衡平铺直叙,没有加自己的观点,开始叙述他看到的事实。

    “帝国的经济情况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起源于曹国和魏国的债务违约,但能爆发的这么严重,就是帝国的工商业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现在路边的小孩都知道办工厂挣钱。

    一些无良商人,开办一家家生产劣质商品的工厂。

    大量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着市场。

    花团锦簇之时没有问题,债务危机导致市场波动,立刻让这些劣质工厂的商品卖不动,积压在仓库之中。

    这些劣质工厂的商品积压,他们欠上游的货款就无法支付。

    这个时代开工厂就挣钱,帝国的各大公司纷纷扩大业务,导致出现数量极多的三角债。

    一些工厂无法支付货款,立刻让情况严重的三角债维持不下去,导致相关的公司纷纷破产。

    臣通过调查松江府与广州府的情况。

    再通过各地的税务资料与工商资料判断。

    三角债的规模高达十三亿两银币。”

    总参谋长秦相坤之前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他听到三角债的规模,高达十三亿两银币。

    这种规模的债务,直接让他震惊不已。

    他忍不住惊讶的说道:“曹国和魏国两国的战争,因为区区数千万两银币而停止。

    债务规模高达十三亿两银币,这么多的钱能造多少战列舰,能造多少战车。”

    不只是大都督府的官员,经常与钱接触的文官,他们听到三角债债务规模高达十三亿两银币,这些人都惊叹不已。

    他们本以为债务规模超过一亿两银币,那就远超想象的高。

    没想到实际债务规模,会高达十三亿两银币。

    首相林文静早就知道这个调查结果,他今日的发言与提出的政策,全部基于这个庞大的债务规模。

    首相林文静激动的说道:“这个债务规模太过庞大,朝廷绝不能为这个债务规模托底。

    必须交给市场调节,让债务彻底出清。

    朝廷收税,但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朝廷应该提供的支持。

    不可能赚钱,朝廷只收一点税。

    商人们亏钱,朝廷却要给他们托底。”

    首相林文静一开口,就已经定下解决问题的基调。

    内阁可以出政策解决问题,但绝不出钱解决问题。

    首相林文静的发言,获得了很多官员的支持。

    这个窟窿太大了,朝廷根本填不满,朝廷也没有义务为商人自己的错误买单。

    赵世衡侍郎看到太子苏蜀的眼神,他继续说道:“三角债的问题持续发展,必然会引起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出现之后,会导致大量的公司破产,臣建议朝廷提早针对经济危机,提前做好相应的对策,让经济危机对帝国的损害降到最低。”

    皇帝苏河这时才开口说道:“朕看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先贤的思想一定是久经不衰。

    遇到洪水,堵不是良策。

    经济危机是一个新词,但这个现象绝不是新现象。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它就是古代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堵是堵不住,必须要进行疏导。

    朝廷要保证底线,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不出现大规模失业潮,不出现太大的动乱。”

    首相林文静等文官听到皇帝苏河的话,他们都略微松了一口气。

    皇帝苏河已经提出要求,这个要求不算高。

    这是皇帝苏河心中的底线,不能因为经济危机饿死人,不能出现大规模失业潮。

    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帝国的动乱。

    什么是动乱?

    有人举起反旗起义,这才是动乱。

    首相林文静有信心带领内阁团队,处理好这件事。

    他手上握着这么多的牌,还导致某些地方动乱,那就显得他太过无能。

    皇帝苏河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