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高乾悲情做牺牲(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州这样的大州拱手让出来,但高欢已经退了一步了,自己再拒绝也不太好,于是他把斛斯椿叫了过来,问他该怎么办。

    斛斯椿道:这事好办,既然没办法说服高乾背叛高欢,咱们也没必要再在高乾身上费精力了。这样,您给高欢写封信,说一下您跟高乾已经订立誓约的事情,高欢见信之后必然会起疑心,轻则跟高乾之间会有芥蒂,不会再放心让他当徐州刺史,重则他们俩直接闹翻。不管哪种结局,咱们都可以坐收渔利。

    元修心说居然让我这个当皇帝的传小话,亏斛斯椿想得出来。这个主意虽然不太光明磊落,但足够狠辣。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达到目的是正经事。

    于是他回信给高欢表示同意让高乾去徐州,但信的最后加了几句,说高乾跟我本有盟约在先,没想到他居然是如此反复之人,这么快就对我有了异心,大丞相你也要小心他才好。

    高欢也不知道高乾跟元修私立了盟约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有点懵。但他冷静下来思考了一下,觉得高乾应该不会轻易背叛自己,其中肯定有自己的苦衷。而且高乾又不是自己的下属,没必要事事通知自己,所以自己事先不知道这事也不奇怪。

    高欢还没有放弃跟元修缓和矛盾的幻想,他觉得可能是元修发现高乾跟自己有书信往来,才开始怀疑高乾的。于是他头脑一热,做了一件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情。

    他把高乾写给自己的信归拢了一下,派人送给元修查看。

    高欢此举是为了表明高乾跟自己的书信往来都是光明正大的,信中谈及的都是一些公开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密谋,高乾也绝非反复两端之人。

    此时的高欢还是太幼稚了。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具体内容,只要证明有这个行为就足够授人以柄了。

    斛斯椿得知高欢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居然主动把刀递过来了,不禁暗自冷笑。他立刻跟元修商定了对付高乾的策略。

    高乾得知元修同意了自己去徐州的请求,心里还很高兴,结果他东西还没收拾完,突然接到圣旨,让他进宫去见皇上。

    等高乾进入大殿,就发现气氛不对,四周都是全副武装的侍卫,元修坐在皇位上,脸色也很不好看。还没等高乾开口,元修就把几封书信甩了过来,说司空大人,请你解释下这是咋回事?

    高乾捡起信来看了看,都是自己前段时间写给高欢的。他还没搞明白,说这是我跟大丞相讨论朝内事务的信啊,里面也没啥秘密,这有啥了?

    元修说,你枉为朝廷的司空,还跟我签过盟约,居然背地里联系高欢。高欢现在有不臣之心你不知道么?你偷偷跟他勾结是要一起谋反么?

    高乾这才明白元修的意思,他一看这个架势,很显然元修是早就准备好的,估计自己今天在劫难逃。高乾并非怕死之人,他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懑,昂然对元修道:我高乾以身奉国,问心无愧,反倒是皇上你心里有鬼,所以才找借口要除掉我。也罢,皇上既然有意要降罪,我说再多也没有用。功大身危,自古如此。

    元修也不想多说了,反正解释权在我这里,今天就是要整死你。

    他直接赐高乾在宫城的门下省内自尽。

    高乾至死神色不变,殁年三十七岁,看到的人无不为之惋惜感叹。

    元修出手就要斩草除根,他不仅要对付高乾一个人,还有他的两个兄弟。

    高乾的两个弟弟现在都不在洛阳,二弟高慎在光州当刺史,三弟高敖曹此时在东徐州。于是元修赐死高乾之后,立刻写了两封密诏,一封写给青州刺史,命他在路上设伏,等高慎路过的时候把他干掉;另一封写给东徐州刺史潘绍业,命令他立刻带人去杀掉高敖曹。

    但密诏的速度太慢。高乾死后,他的部下立刻飞马通知了高慎和高敖曹。

    高敖曹听闻大哥的死讯,以槊击柱,悲痛欲绝。他跟高乾只差了四岁,自幼一起长大,一起到处闯祸,一起挨老爹的责打,情谊之深远非别人可以想象。但他很快就清醒过来,知道元修既然敢对高乾下手,就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他提前带着自己的部曲埋伏在路上。

    没多久,果然发现刺史潘绍业率领一队官兵过来了,看样子就是来对付自己的。高敖曹领人杀散官兵,生擒潘绍业,从潘绍业的袍领之中翻出了元修的密诏,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如此,此处已经不安全了,于是高敖曹带着手下飞马赶到晋阳投奔了高欢。

    高欢看到高敖曹前来投奔,不禁跟他一起抱头痛哭。

    没多久,高慎也过来投奔。他跟高敖曹一样,提前料到元修肯定会对付自己,所以没有走大路,而是绕小路赶到晋阳。

    高欢收留下高氏兄弟,同时向他们郑重保证,就算搭上自己的一切,也要为高乾报仇。

    高欢的感情是真实的,他心里很清楚这次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害死了高乾,他痛恨自己不应该如此幼稚,低估了斛斯椿和元修的恶毒程度。

    现在高欢才体会到,干掉尔朱氏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小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